正文 第19章 立身處事:立場不明(5)(2 / 3)

要學習成功者,你必須想法接近成功者,並與成功者在一起。隻有這樣,你才能真正學到成 功者的思維方式和經驗。

沒有把握的事不要去做

常言說:隔行如隔山。不必看到別人日進鬥金就兩眼發直,一定要明白那是別人通過多年不 斷專注積累及辛勞付出本得來的。更不必頭腦發熱,如對股票一竅不通,硬是要"股海"一 搏,那就適得其反,賠本買吆喝。

廣州有一位韓先生和劉先生,兩人合夥在天河開辦了一家汽車修配廠,生意做得相當成功, 但時間一長,使感到有點膩了。不久,兩人幹脆賣掉汽車修配廠,然後去了海南。兩人發現 自從地產建築熱在海南興起之後,一直長盛不衰,感到"混凝土預製件"這門生意有奔頭, 於是把一家混凝土預製廠買了下來。可是,他們兩人都是建築行業的門外漢,既不懂建築, 也不懂施工,工廠虧損嚴重,痛定思痛把該廠低價出讓,回過頭來重新又做汽車修配廠這個 老本行。

十年磨一劍,以上例子告訴我們,無論幹哪一行都要十分重視駕輕就熟的道理。況且,通常 也隻能是懂哪行幹哪行,那行有把握就幹哪行,直至幹好為止。

對某一個行業的熟悉當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你不可能生來就對某種行業了如指掌,這需要 在你的生活、學習、工作中不斷累積,不斷尋找與發現。隨著社會分工的日益期化,每個人 隻能在自己所熟悉的領域裏得到發展。

你在考慮選擇要幹哪行生意為好的時候,首先要反問自己:"我懂得什麼?""自己做什麼 最有把握?"

如果你想創業,必須熟悉所在的行業,這樣,就不用在一個陌生領域浪費時間,這是一筆交 不起的學費。世界首富蓋茨就是在自己熟悉的行業中成功便是例證。微軟公司在今天已是世 界信息業的巨無霸,他從未做過與電腦無關的生意。

熟悉一個行業到一定程度(或相當程度),研究它的規律。

比如入行應考慮的因素。

在試圖投資某一項目時,你應該先做哪些考量--才稱得上"全麵細致"呢?

第一,生意大小考慮。

第二,生意類型定位。

第三,進入該行業的門檻。

在某一行業中成功或失敗的概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該領域的難易程度。進入某一行業越容 易,競爭就會越激烈,失敗的可能也越大。

剛剛創業從商的生意人常麵臨著一條狹窄的道路。某些行業雖富有吸引力但卻難以進入,在 這些領域裏,競爭也稍緩和一些。還有許多行業非常容易進入,如果大家都能夠毫無不費力 地進入這一領域,大家都將無利可圖。即使這一行業曾經利潤豐厚,當人滿為患時,僧多粥 少是不能保證未來的利潤像過去一樣誘人。這些都是要人前慎重考慮的方麵。何去何從都需 要根據自身情況揚長避短去擇取。

記住:創業能否真正成功,首先在於對生意的正確理解。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

天生聰明、有商業頭腦的人,他們創業也許會很順利:如果你不是天質聰明也不很幸運。那 麼,你惟一要做的是就是正確的選擇自己熟悉的行業,然後積極付出行動。

三十八、 知道什麼是最重要的

事情總是有個輕重緩急,所以今天我們提倡想問題一定要講究條理性,相應地,我們做事要 講究計劃性。用你80%的時間來做20%最重要的事情,因此你一定要了解,對你來說,哪些事 情是最重要的,是最有生產力的。

力要用在正確的地方

有一個年輕人到山上工作,每天到森林裏麵去砍木材,他非常努力的工作,別人在休息的時 候,他依然還是非常努力的在砍材,非得到天黑,否則絕不罷休,他希望有朝一日能夠成功 ,趁著年輕多拚一些;可是來了半個月,他竟然沒有一次能夠贏過那些老前輩,明明他們在 休息,什麼還會輸給他們呢?

年輕人百思不解,以為自己不夠努力,下定決心明天要賣力才行。結果隔天的成績反而比前 天還差。這個時候,有一個老前輩就叫這個年輕人過去泡茶,年輕人心想,成績那麼爛!哪 來的時候休息啊?便大聲回答:謝謝!我沒有時間!

老前輩笑著搖頭說:傻小子!一直在砍材都不磨刀,成績不好遲早要放棄的,真是精力過剩 。原來,老前輩利用泡茶、聊天、休息的時候,也一邊在磨刀,難怪他們很快的就能夠把樹 砍倒;老前輩拍拍年輕人的肩膀說:年輕人要努力!但是別忘了要記得省力千萬可別用蠻力 呦!哈……老前輩閃著他剛磨好發亮的斧頭!你呢?別忘記!你要的是效率,不是有事情做就好 。提升的你的技巧、能力,你才會有時間做你應該做的事情。不然隻有去唱"沒時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