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都是與人交往時應該注意的小節,在平常要注意改進。但也不要鑽死胡同,如果處處謹小慎微、縮手縮腳、婆婆媽媽,就會失去很多機會。
在儉樸中體會人生的意義
一個人的物欲越盛,占有欲就會越強,而一旦得不到某些東西時,就會感到空虛和失落,甚至迷失了人生的方向。一個人真正的充實不是物質上的富有,家中塞滿各種家具、牆上掛滿各樣名畫的人,往往是內心極度空虛的人,隻有精神富有、精神得到滿足的人,生命才會充實,人生也才會有意義。
古人常說“知足常樂”,性情恬淡、修養高深的人,不會有太多物質上的追求,他們以簡單的處世態度過著一種儉樸的生活。儉樸的生活方式會使一個人內心感到充實,一個節儉的人是富有的,他們生活單純,懂得集中精力追求實實在在的東西,而不是虛幻輕浮的東西;他們深知無欲則剛的道理,不為外界喧嘩的世界所動,在任何誘惑下都能堅定立場,追求生命中更有意義的事情;他們能夠靜下心來,從事更有益於社會大眾的事業。那些成功人士和偉大的慈善家、教育家都深諳此道,一個普通的人隻要能夠明白這個道理,就會讓自己的心靈更充實、生活更美好、人生更有意義。
人類社會能夠走到今天很不容易,是祖祖輩輩頑強拚搏、奮鬥不息才換來了今天的成就,造就了今天的經濟奇跡。看著生活水準一步步地提高,各項建設一步步地走向現代化、科技化,市場上的商品數量越來越多、品種越來越齊全,每個人都會激動不已。但這並不表明我們可以扔掉儉樸的優良傳統,可以大把大把地浪費。事實上,儉樸應該與時俱進,在新的新式下以全新的形象出現在人們眼前,並滲透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麵麵。
在新的形勢下,我們不僅要努力勞動,還要用科學的方法提高工作效率;不僅要珍惜大自然賜予我們的財富,還要在社會分工的環境下找準自己的位置,在自己的崗位上發揮才幹,爭取做出好成績;不僅要生產出實實在在的、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還要積極在精神、文化領域開拓;不僅要繼承前輩們的儉樸之風,還要在新的環境下將之發揚光大,在其中加入新的精神、新的內涵。
儉樸是一種人生哲學,也是一種智慧和能力,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夠做到。要想讓自己擁有儉樸的處世態度,需要從以下兩個方麵努力。
第一,培養單純的生活態度。
一個人年紀越大,越會懂得單純的思想和言行的意義,懂得用簡單的方法去處理複雜的事情,為人處事時會顯得很自然、很開朗。“萬事都以單純為美德”,“天下所有的事情,都以簡易為最好的境界”。曆史上許多的成功人士都雍容肅穆,沉靜溫良,樸質無華,簡易單純。儉樸包括很多方麵的內容,例如,思想的簡易單純,欲望的簡易單純,心性的簡易單純,理論的簡易單純,生活的簡易單純等,一個人隻要做到其中的一點或幾點,就會活得更加充實,更加灑脫。
第二,培養恬淡的心境。
恬淡的反義詞就是貪婪,一個貪婪的人是好高騖遠、物欲心重的人。而恬淡的人心中總有一種自在感,肯腳踏實地、一步一步地工作,而不是每天在那裏挑剔或者抱怨。
人生最大的苦惱不是擁有的太少,而是向往的太多。向往本不是壞事,但向往的太多,而自己能力又不能達到,則會構成長久的失望與不滿。在對環境、對自己都長久感到失望與不滿時,就產生了自卑、疑懼和對環境的戒備及內心的緊張。
一個人凡事隻要能看光明麵,那麼不需要外在的肯定,他就能自我成長,不需很多物質的東西來滿足,他就能活得自在。一個擁有儉樸習慣的人,他對物質、自然資源的消耗降到最低點,他從不向外索取什麼,並且還無私地奉獻。這樣的人,人生才會充滿活力,生活才會充滿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