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從習慣預測人生(2)(2 / 3)

不要讓小節之處毀壞了自己的形象

很多人特別是年輕人認為,“不拘小節”是一種瀟灑的處世態度,是成大事者的風範,其實這種觀點是錯誤的。正所謂“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連一件小事都做不好的人,又怎麼有能力去做大事呢?我們都應該養成注意小節的習慣,切不可讓小節之處毀壞了自己的形象。

小節之處最能體現一個人的天性、氣質、修養、態度、才能等,因為人的本質都是在不經意間流露出來的,而小節為其提供了最佳的“土壤”、最適宜的“溫度”。三國時的諸葛亮非常善於用人,他用人時不看別人取得了多少次勝利、打過多少漂亮仗,而是從一個人平常的所作所為中發現此人的價值、能力、才幹,根據這些分派任務。

當時關羽的名聲大過趙雲,論武藝也在趙雲之上,但一到緊要關頭諸葛亮最先想到的總是趙雲而不是關羽,因為關羽平常不注意小節,很容易因一時衝動把事情辦糟。最後關羽被人暗殺,劉備痛哭不已,諸葛亮不覺得可惜,反勸劉備不必悲傷,“關將軍”之所以招致今日之禍,蓋因平常不注意小節。而當趙雲因病身亡時,諸葛亮惋惜悲痛之情溢於言表,慨歎自己失去了“左膀右臂”。

在追求效率的今天,快餐文化泛濫成災,很少有人會注意小節,更多的人把輕浮視為灑脫,將放蕩不羈看成展露個性、追求自我。其實,無論時代如何發展,生活的本質、生命的真諦是不變的,一個做事大大咧咧、小節之處不檢點的人,無論在任何時代都不會成就大事,在人生旅途上、與人相處中都會處處碰壁。

比如,有的人在上班、下班時與人見麵從不打招呼,還以為自己擺脫了俗套顯得瀟灑從容,其實他不知道老板已經覺得這人不懂禮貌、囂張狂妄而不予重視,同事們也早認為這個人自視清高、臭美擺駕而不喜歡跟他合作。

像這樣的人即便獲得了成績也沒有人向他祝賀,更不會有人會和他分享。當他失敗或者遭受挫折時,很少有人會去安慰他、幫助他,相反,大家還會在背後罵他“活該”、“咎由自取”。如果他平時能放下趾高氣揚、不可一世的派頭,與周圍的人多點溝通,又怎麼會落得如此狼狽的下場呢?小節不檢點,不僅影響到人際關係,還影響到一個人的工作、升遷、前途等。

在與人交往時更要注意小節,因為每個人都會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和製約,一個不拘小節的人很難與周圍的人和睦相處。在交往時,言行舉止往往與人的內心世界聯係在一起,這些言行可能會使對方對你產生好惡,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交往的成敗,因此必須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平常我們應該時時反省、檢視自己的舉止言行,及時改進一些不受別人歡迎的小節,隻有這樣才會得到對方的好感。

就態度而言,應注意的主要有以下幾種。

第一,不穩定的態度:有些人經常說一些不著邊際的話,久而久之就會失去大家的信任;第二,自鳴得意、傲慢、不屑的態度:這樣的態度很容易傷害到對方的自尊心;第三,不識時務的態度:比如有的人在酒席上談論嚴肅的話題,或者講一些悲慘的事情,這些人隻顧低著頭講自己的,全然不顧周圍人的反應,像這樣的人怎能取得別人的好感;第四,卑屈的態度:過度熱衷於取悅別人,很難給人留下好印象,相反,對方會認為你是傻瓜、沒有本事,從而低估你的能力,甚至從骨子裏看不起你;第五,隨便的態度:這樣的人總是反應過激、語氣浮誇粗俗、滿口俚語粗話,給人最深的印象就是馬馬虎虎、消極怯懦;第六,冷淡、倔強的態度:這樣的人總給人一種不親切、不隨和、缺乏投入感、態度過於嚴肅的感覺,自然也不會受到人們的歡迎。

就動作而言,應注意的姿勢或動作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麵。

第一,坐要有坐相,不要隨便左右晃動,如果是女士的話,最好將兩腿並攏;第二,站立時膝蓋要伸直,腰板要挺直,不要抖腿,更不要撅臀部;第三,無論是站還是坐,都不要抓耳撓腮,兩手應自然垂放在身體兩側,或是輕放在前麵;第四,不要玩弄或吮吸手指,盡量不要蹺腳;第五,表情要溫和,眼神要親切、炯炯有光,精神要飽滿。

有的人說話時喜歡將手插在口袋裏,或者是坐在桌子上,這都是不好的習慣,會給人一種過於散漫、隨便的感覺。特別是交談時將手插在口袋裏的姿態,很容易讓周圍的人覺得這個人隻沉迷於自己的世界之中,看低自己、不尊重自己,並且會讓人覺得這種人表現欲非常強,不會腳踏實地地做事。不管本人有沒有這種想法,但這種姿勢很容易讓人產生誤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