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互聯網+時代裏的駕駛未來(2 / 3)

“第三空間”的奔馳想象

家和單位之外,汽車已經成為人們的第三個生活空間,在生活方式的未來想象中,汽車可以是移動的辦公室,也可以是移動的居所。北京奔馳銷售服務有限公司總裁倪愷認為,第三生活空間這一概念非常重要,他說:“作為汽車生產商,誰能夠幫助駕駛者更好地利用車內空間和時間,誰就可能具備更好的競爭力。”

三聯生活周刊:你認為“自動駕駛”真正具有革命性的意義體現在哪些方麵?何時進入市場?

倪愷:在自動駕駛領域,奔馳創造了許多個“第一”,尤其在真正路況自動駕駛方麵。2013年,我們的S 500智能駕駛研究車成為第一個在非常複雜的路況上行駛了近100公裏的自動駕駛車型。在自動駕駛領域奔馳一直保持領先,雖然很多廠商都有參與該方麵的研發,但我們是第一個既在乘用車領域,又在卡車領域均有進展的品牌,近期我們還在美國拿到了自動駕駛汽車上路的相關許可證。至於自動駕駛的S 500什麼時候能上市,現在還不能給出確切的時間,因為相應的法律法規、基礎設施建設都尚未完善。

三聯生活周刊:目前自動駕駛在法規方麵還有空缺,一旦發生緊急情況將會怎樣處理?

倪愷:相應的法律法規是非常複雜的問題,比如一旦發生了危險情況,責任歸屬將很難判定。在相應的保險和立法問題上,還有很多問題需要探討。在梅賽德斯-奔馳現有的產品中,很多與智能駕駛相關的功能已經實現,比如限距控製係統增強版,這些已經開啟了我們的智能駕駛之路。現在,我們依然需要駕駛者在車內操控,因為法律法規還需要進一步探討。

段建軍(北京奔馳銷售公司執行副總裁):在S級模擬駕駛係統中,可以切實感受到梅賽德斯-奔馳智能駕駛的相關科技。比如裝備於S級和C級車的限距控製係統增強版,比如自動跟車功能和車道保持輔助係統等。從技術上講,在複雜的交通環境中我們已經基本上實現了半自動駕駛,並已在現有法律法規的允許範圍內使用。

三聯生活周刊:在這一波互聯網汽車浪潮中,互聯網企業的加入對整個行業的智能化起到哪些作用?

倪愷:造車是非常複雜的,很多互聯網公司也在造車,相信這不是短時間內能達成的。但是從消費者的視角來說,在用車的這一段時間內,比如數個小時專注駕駛的這段時間,對他來說有可能會跟外界失去聯係。從服務的角度來講,互聯網技術的介入確實可以填補這樣一項空白。對客戶而言,在車上一定希望能利用這段時間去做一些有趣或有意義的事。在這個層麵上,互聯網公司和汽車廠商的合作是一種趨勢,特別是在智能互聯領域,我們希望有更多的發展。

三聯生活周刊:汽車在奔馳看來將成為第三生活空間,對奔馳來說做到這一點需要哪些努力?

段建軍:我在北京駕駛的平均速度大約在30公裏/小時左右,空間越來越少,交通還會變得越來越擁堵。我相信這個問題會得到很好的解決,而且更安全,包括從精力集中的角度。自動駕駛,這一天早晚會到來,屆時我們將為大家帶來一個新的移動空間,一個移動的住宅,也就是第三生活空間。

三聯生活周刊:在你看來真正意義的無人駕駛是怎樣的?

倪愷:其實無人駕駛目前已經實現了,無論駕駛者是否在車中,車都已經具備自動行駛的能力,隻不過現在的法律法規尚未完善。智能駕駛可以帶來更好的燃油經濟性,我們在發布會上看到了一款卡車,如果用智能駕駛,這輛卡車至少可以節省5%的燃油,5%實際上是很可觀的一筆節省。對於無人駕駛,我個人認為這一天一定會到來,可能人們對這件事的接受和認知需要一個過程,可能我們的立法需要一定的過程。相應的法律法規,相應的保險政策,以及相應在無人駕駛情況下出現的任何問題,比如車、人,以及汽車生產商權責的分配,相應的研究還需要一定時間。

三聯生活周刊:奔馳的電動車推進是否順利?

倪愷:我們在2013年推出了Smart電動版,在S級、C級和GLE SUV裏,我們都有插電式混合動力車。純電動車奔馳品牌現在還沒有推出,但我們和比亞迪合作推出騰勢,我認為這是目前市場上最好的電動車。從消費者的領域看,消費者對電動車依然存在一些猶豫,可能是由於基礎設施尚未完善。我們認為電動車在未來會越來越重要,至少部分電動車會迎合消費者的需求,比如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在電動車發展領域,政府非常支持,我們的經驗是,政府有決心做事情便一定會做成功。電動車需要非常大的投入,在做這種投入之前我們一定要確保在市場上有這樣的需求,而且價格必須是合理的。

大眾汽車運籌車聯網

大眾汽車品牌董事聶海陽(Heinz-Jakob Neuber)對汽車的體會更多來源於負責集團研發的經驗,他說“90%的汽車創新都和電子電氣有關係,它使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數字化程度不斷提升,也更加環保”。

三聯生活周刊:高爾夫車型上增加了很多智能化功能。為什麼大眾首先考慮在這款車上搭載這些新技術呢?

聶海陽:高爾夫對於整個大眾集團是非常核心的一款車型,也是第一款橫置發動機模塊化平台的車型。基於模塊化的理念和戰略,我們會逐步將新技術應用到每一個車型級別中。同時,高爾夫在歐洲、北美、中國等全球主要市場都有銷售,因此,我們把它作為首選加入智能技術的車型,未來還會在更多車型上逐步引入智能技術。

三聯生活周刊:目前還沒有見到大眾汽車完整的自動駕駛的驗證測試或解決方案?和奧迪相比,是否會有不同的方向?

聶海陽:大眾汽車集團內部有很多協同合作。目前,奧迪主要側重於自動駕駛和相關係統的開發,而大眾品牌則主要關注自動泊車方麵的解決方案。奧迪和大眾汽車品牌各自在從事不同重點的研發工作,集團旗下的其他品牌也可以充分使用和借鑒這些技術。我們的理念是避免各品牌做重複的研發工作,而是相互之間協同效應。不同品牌的開發涉及不同的領域和內容,研發並不僅僅隻是為自己品牌服務,而是可以在整個集團內部共享。

從技術的角度而言,我們主要有兩個大的研發方向:數字化和電動出行。這兩大主題以外,我們也會繼續關注現有的技術,做到不斷地改進和發展,不斷提升性能和效率。

三聯生活周刊:大眾汽車研發的手勢操控技術,是否為未來的無人駕駛做準備?

聶海陽:更加直觀、簡便的操控非常重要。我們將致力於在操控方麵給消費者帶來最好、最直觀的解決方案。比如:導航係統需要輸入一個地址,最簡單的方法是語音控製,而要開、關汽車天窗,手勢操控會更方便,否則還要找開關在哪裏。從主屏幕轉到其他屏幕上進行操作,也是手勢操控比按鍵控製更加直觀方便。對各種汽車操控方式,我們將努力尋求到最直觀的解決方案。

三聯生活周刊:在車聯網方麵,大眾汽車有沒有和中國本土互聯網公司合作的計劃?

聶海陽:我們已經在和中國的公司進行合作,比如和四維圖新在導航係統方麵就建立了合作。四維圖新開始提供越來越多的在線導航服務,可以更好地提供實時交通路況信息。在MirrorLink方麵,我們也在與中國的公司進行討論,希望更多的應用程序可以在MirrorLink的平台上使用。針對中國市場,我們希望在統一標準方麵也建立合作,就像蘋果的CarPlay,我們也希望在中國市場上,也有相應的標準。

三聯生活周刊:在合作中,大眾汽車和數據公司之間如何做到零距離切換?

聶海陽:這就是我們為什麼要開發MirrorLink、CarPlay、Android Auto等界麵的原因,就是為了它在汽車中有更好的使用。基於這樣的平台,開發周期會更快,使它可以更好地應用於汽車係統中,此後也會有更快、更好的關於軟件方麵的更新。

最關鍵的是界麵,我們對於汽車的界麵設計非常重要,而且整個設計的理念就是要讓汽車環境中所有跟消費者電子相關的部分都有它自己獨立的技術區域。消費者電子係統服務相關的部分和汽車本身的係統是分開來的,對於消費者而言,一方麵可以繼續享受到汽車廠商提供的高質量標準,同時也可以享受消費電子類產品更快的發展所帶來的好處,不管是互聯網還是網上的服務等等。

三聯生活周刊:未來自動駕駛技術將大部分用於乘用車還是商用車?

聶海陽:自動駕駛和駕駛員輔助係統的技術不管對於乘用車還是商用車來講都非常重要。兩種車型都需要自動駕駛和駕駛輔助係統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