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張吉龍無比欣慰的是,在中國足協“協會化”改革方麵,《中國足球改革發展總體方案》邁出了劃時代的一步,其中明確了足協的定位和職能——中國足球協會作為具有公益性和廣泛代表性、專業性、權威性的全國足球運動領域的社團法人,是代表我國參加國際足球組織的唯一合法機構。按照政社分開、權責明確、依法自治的原則調整組建中國足球協會,改變中國足球協會與體育總局足球運動管理中心兩塊牌子、一套人馬的組織構架。中國足球協會與體育總局脫鉤,在內部機構設置、工作計劃製定、財務和薪酬管理、人事管理、國際專業交流等方麵擁有自主權。
讓專業人士從事專業管理,足球管理工作的去行政化,不僅更加符合足球運動發展規律,還將為中國社會整體改革提供積極的參照意義。可見,中央構建出的中國足球改革發展的宏偉藍圖,大大激發了龍哥老驥伏櫪的激情和決心。
按照以往的思維,作為已經退休的體製外人士,龍哥已經沒有話語權了,應該“回家抱孫子”享受天倫之樂了。可如今,隨著中國足協體製改革的深化,中國最缺的恰恰是像龍哥這樣的“社會人才”,一方麵他不再是總局官員,另一方麵他還是亞足聯高官,這樣的人才必將在獨立出總局之外的社團組織中挑起大梁。
張吉龍在上世紀90年代後期就開始在亞足聯擔任副主席,擁有廣泛而深厚的人脈關係。亞洲乃至世界足壇都比較認可他。否則,當年張吉龍也不會被國際足聯任命為6人考察小組成員之一,負責世界杯賽的申辦考察評估工作。之後,張吉龍連續在國際足聯的世界杯委員會中擔任委員,負責幫助主辦國籌辦世界杯。或許外界並不知情,早在哈曼時代中後期,哈曼的做派越來越令人不滿,亞足聯下屬不少成員就希望張吉龍能夠站出來、競選亞足聯主席。事實上,哈曼最終被國際足聯拿下,張吉龍在其中也起到了相當重要的作用,這也為他贏得了更多更好的口碑。知名足球記者馬德興透露,此次參加國際足聯亞洲三個執委席位競選的候選人中,有一位是來自馬來西亞的亞足聯副主席東姑阿都拉。在宣布參加競選前,東姑阿都拉曾私下了解過張吉龍是否參加。在得知張吉龍不會參加後,東姑才決定參與競選。由此可見,張吉龍在亞洲足壇的威望和影響力有多大。
想當年,龍哥長袖善舞,巧用規則,讓國足在世預賽上避開強隊,“抽進”日韓世界杯,一時間聲名大噪。可是“功高震主”的猜忌,加上足協內部的權力角逐,讓張吉龍逐漸淡出中國足球的權力中樞,從而失去了登頂亞足聯主席這一難得機遇。幾年前,尚未退休的龍哥,雖然還掛著亞足聯第一副主席兼中國足協副主席的顯赫頭銜,但實際上在中國足協內部早已被架空。北京奧運會後,張吉龍從中國足協“淨身出戶”,在體育總局下麵一個叫做對外文化交流中心的清水衙門悠閑地上班。那時已近花甲之年的“龍哥”根本不可能爬上高位,他和中國足球一樣,早已被邊緣化了。這些年來中國足壇發生的那麼多大事,甚至和他相關的大事,“龍哥”基本上都是通過上網讀報紙才知道的。有業內人士統計,目前在四個區擔任亞足聯副主席之職中,中亞區副主席阿裏是伊朗足協的主席;西亞區穆赫納迪是卡塔爾足協副主席兼秘書長;南亞區帕特爾是印度足協主席;東南亞區的溫斯頓是新加坡足協的副主席,也是主管日常事務的決策人。張吉龍名義上是中國足協的副主席,但對內則不負責中國足球的任何事務,這本身就是不正常的現象。恰恰是這種“現象”,讓中國足球一度在“足球外交”方麵處於被動之中。
然而,如今一切都有了新的變化——中國足協改革勢在必行,管辦分離不再僅僅停留在口頭上。試想,一旦中國足協脫離國家體育總局,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獨立社團組織,那麼或將意味著張吉龍可以真正施展拳腳的時刻已經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