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喝咖啡是一種創業範兒(3 / 3)

王俊頗具野心地給咖啡館起了個高大上的名字——IPO Club,“希望來我這裏喝咖啡的創業者都能進入IPO上市階段”。2014年8月,做過外包、做過開發的王俊幹脆辭去原來年薪幾十萬的本職工作,全身心當起了咖啡店老板。

王俊坦言,即便租金低廉,3層樓麵總麵積650平方米的IPO Club一年的成本就要100萬,包括租金、物業、水電煤和8個全職員工的開銷。“為了保證24小時營業,我們有一個員工住在店裏,其他員工也都住在五角場附近。”王俊說,他每天在咖啡館可能要待十幾個小時,其他全職小夥伴們也投入了大量時間和精力。

不同於北京創業一條街上眾多創業咖啡館依靠提供場地的方式來吸引眾多創業者,IPO Club為創業者提供了諸多軟性服務,包括公司注冊、銀行、法律方麵以及人才招募和資本對接等多種形式。

創客們有自己的語言和行為係統,他們需要自由的交流空間。

至於盈利方式,王俊還在摸著石頭過河。“光賣咖啡,肯定是虧損的。”比如“投資人下午茶”,從原來的免費“升格”成每位50元。未來,王俊打算提供一些收費的招聘和公關服務。當然,王俊還是希望自己先做好創業的主題,吸引更多的創業者入駐,咖啡館本身做一些種子輪的投資,才能完成一個相對良性的運轉。

UNDEF/NE:藝術創客之家

循著咖啡香味,記者來到上海藝術家聚集地莫幹山路50號。藏身於其中的UNDEF/NE自2014年開張以來,很多藝術創客會特意趕來喝一杯單品咖啡,然後開始一天的設計工作。這裏的咖啡會根據老板娘的喜好和季節不同而有所改變,咖啡師也會詢問顧客的習慣,調製出一款度身定做的飲品。這裏也許是迄今為止國內最獨特的創業咖啡館——不但咖啡好喝,而且隻為藝術和設計界服務。

2014年,海歸夫妻Jason和Nemo雙雙辭職,先去美國考察了20多天,然後就回上海開始了長達3個月的調研和準備工作,並於11月29日開始了UNDEF/NE,一家確實“無法定義”的創業咖啡館。戴著黑框眼鏡的Jason曾是一位年薪百萬的金融男,對創業、融資這塊非常熟悉,但他不希望自己的人生隻是圍著數字打轉。Nemo則在媒體和公關界積累了工作經驗,她辭職後特意去考了Q-grader(咖啡品質鑒定師),還在上海灘另一家小有名氣的精品咖啡館實戰了幾個月,同時結識了很多誌同道合的朋友。

Jason說,他想要開一個咖啡館,除了咖啡要好喝,還要成為小眾精品設計產品的平台,讓“中國設計”的創客們有一個交流和展示的空間。經過幾個月的選址,他和太太最終選擇在蘇州河邊的M50藝術創意園區,把一個舊廠房改造成了現在的咖啡館,一麵白牆可以作為巨大的屏幕,適合藝術家和設計師們來喝著咖啡辦活動。

開業半年來,UNDEF/NE已經舉辦了PITCHER KIILER 咖啡拉花比賽和BREW &; BLEND Festival 創意嘉年華等活動。“我知道你會問我商業模式或者盈利預期,我以前在金融圈的時候也會這麼考慮。但現在不同了。”麵對記者,Jason表示UNDEF/NE的形式沒有海內外成功經驗可以參照,所以現在仍處於摸索階段。

的確,現在國內創業咖啡館的創始人大都是互聯網從業者。雷軍投資的北京車庫咖啡創始人蘇菂之前在一家上市公司工作了5年;北京3W咖啡的創始人許單單是前華夏基金互聯網分析師,背後還有100多位股東都是商界精英和知名投資人,如徐小平、沈南鵬、曾李青等;杭州福雲咖啡的李治國、壽遠是從阿裏巴巴走出來的。可以說創業咖啡館從誕生之日起,就彙聚了很多互聯網行業資源,低門檻、低成本地向創業者開放。

現在國內成功的創業咖啡館,主要商業模式是股東名單裏有眾多創投界大佬,咖啡館既是創業者與投資人交流的場所,也是初創公司群租辦公場所,每周會有密集、免費的商業講座和論壇。

而橫空出世的UNDEF/NE,能走多遠仍是個未知數。至少,這裏的咖啡和原創設計產品是獨一無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