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班:中國曆史上第一位土木建築大師(1 / 1)

魯班:中國曆史上第一位土木建築大師

中國有句成語叫”班門弄斧”,意思是說在魯班門前玩弄大斧,是不自量力,這個典故反映出魯班木工技藝的高超和人們對魯班的敬仰。

魯班,姓公輸,名班,因是春秋戰國時期的魯國人,故又叫魯班。他是我國古代第一位優秀的土木建築工匠,並有許多發明創造,兩千多年來,中國的土木工匠都奉他為”祖師”。

勞動出身的魯班,經常外出從事木工操作,在家裏也是孜孜不倦地設計許多木製器具。他在長期生產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即使多次實驗失敗,也不心灰意冷,而是更加虛心學習和刻苦鑽研,直到成功為止。

據載魯班曾雕刻一隻鳳凰,起初一些人譏笑說:”你刻的鳳凰,腦袋不象腦袋、身子不象身子,工夫可花了不少,幹脆別費那個傻勁算了。”麵對這種譏諷,魯班毫不灰心,而是更加努力、決心刻成,果然經過艱苦勞動,細心琢磨,終於雕成了一隻與真的幾乎一樣的鳳凰。

魯班搞建築經常與木頭打交道,但怎樣才能把木頭切斷和改成木板,這在魯班之前沒有得到解決,首先他發明了鐵鋸,這裏麵還有一段故事呢?

有一年,魯班接受了一項建築宮殿的任務,需要木料很多,一連上山砍了數天,累的精疲力盡,但砍下來的木料還供不上建築的需要,他心急如火,便起早貪黑、加班加點。一天,他偶然間手被劃破了,他一看原來是被一片帶鋸齒的長而寬的草葉劃破的,草木是很軟,帶齒就鋒利了,引起他的注意。接著,他又見一大蝗蟲正在吃一片草葉,不一會葉子全被吃光,魯班把蝗蟲捉住一看,發現蝗蟲的牙齒也帶有鋸齒。他從這兩件事情得到啟發,使他想到用鋸齒截斷樹木或改成木板,終於發明了鐵鋸。魯班並不以此為滿足,為了使木板即平整又光滑,又發明了刨子。在此前後還發明了鑽子、鑿子、鏟子、曲尺等。這些有用的工具直到今天仍為木工所使用。

魯班在家作工,他的母親從旁幫助,如在劃線時,一端由自己拿著,另一端由他的母親拿著才能劃成,後來魯班發明了墨鬥彎鉤,才解決由一人操作代替兩人操作問題。人們為了紀念他母親的幫助,便給墨鬥彎鉤起個名字,叫做”班母”。魯班的妻子雲氏,在魯班的影響下也有發明。據說,她為了減輕丈夫工雨淋日曬之苦發明了傘;在刨木料時還幫助丈夫按扶木料。後來,魯班發明了頂木料的木橛子,人們就把這個木橛子叫作”班妻”。

據古代典籍記載,魯班發明過精巧而美觀、類似橋旁表柱的”桓楹”,發明了作戰攻城工具”雲梯”,發明了”木人駕使、機關具備並能在路上自由行走的”木車馬”,發明了”成而飛之,三日不下”的木鳶”鵲雀”,發明了把米麥磨成粉的石磨。此外,還發明了鎖鑰和是地圖等。特別是石磨,在我國各地廣泛使用長達兩千年才廢止,是很了不起的。

由於魯班在我國曆史上對房屋、橋梁的建築和製造車輿等方麵,精通多種技術,並有許多創造和發明,做出了重要貢獻,受到廣大勞動人民的崇敬和愛戴,被譽為”木工始祖”。魯班發明創造的故事被編成各式各樣的神話傳說廣泛流傳,而且還為魯班本人在一些地方建築廟宇,世世代代紀念他,魯班在我國科學技術的發展史上,立下了卓越功勳,建樹了光輝業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