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桂珍:第一個趟水為”八女”做先導的抗聯女戰士
抗日戰爭時期,在全國流傳的”八女投江”的故事將近60年了。是誰下水為八女做先導的呢?這個人就是謝桂珍,她還活著,家住沈陽於洪區於洪街道丁香委一幢居民樓,1999年已經81歲了。
謝桂珍,1919年出生在一個革命家庭。其父樹青林曾任抗聯第五軍軍部副官,中共地下黨員,母親是抗聯地下交通員。後來,父母雙雙被敵人殺害。1934年,隻有15歲的謝桂珍在黑龍江省林口縣參加抗聯。
1935年到抗聯第五軍婦女團,轉戰各地,從事救護、軍農製作等後勤工作。後來當過班長,婦女隊隊長。後由抗聯第二路軍總指揮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8年10月的一天,剛接任婦女團連長的謝桂珍,隨抗日聯軍組成的西征部隊來到牡丹江支流的烏斯渾河岸邊宿營。宿營設在離男同誌較遠的地方。因天氣寒冷,婦女團和向導點燃髯火取暖,被一特務發現向日軍告密,日軍連夜包圍了西征軍。但當時婦女團並未被發現,此時如果她們迅速撤離還可以存活下來。婦女團指導員冷雲,立刻決定暴露目標,向敵人射擊,把敵人的火力引向自己,從而使西征部隊順利地向密林深處轉移。天亮後,冷雲和謝桂珍發現自己已被敵人從三麵包圍,隻有背靠的烏斯渾河的河水洶湧奔騰。謝桂珍問冷雲怎麼辦?冷雲斬釘截鐵地說:”我們是寧死不當俘虜,你帶兩個人先過江,為大家趟路!”謝桂珍讓冷雲先過江,冷雲說:”我是你姐姐,聽我的!”謝桂珍立刻帶商淑雲、宋連文兩個女戰士先行過江趟路。江水奔騰咆哮,腳稍抬高點,就會被衝走。好不容易地爬上對岸,就聽到後麵傳來”抓活的!抓活的!”的喊叫聲。謝桂珍回頭一看,原來日軍已經逼近八個女戰士。謝桂珍隔江向女戰友高喊:”姐妹們,別忘了咱們是中國人,決不能投降,決不能賣國,死也不讓鬼子捉活的!”敵人向謝桂珍開槍,她的腿部中彈,倒在地上,被女戰友扶起隱蔽在葦叢中。這時冷雲她們也向敵人還擊。不久,子彈打完了。冷雲說:”現在咱們開始過江,能過去,就找部隊;不能過去,咱們寧肯死在江中也不當俘虜!”此刻,謝桂珍在對岸草叢中看得真真切切:8名女戰士手挽手,肩並肩,義無反顧地向江心趟去。敵人怪叫著圍上來,八女連頭都不回。一個女戰士中彈倒下,冷雲過去將她挽起,一顆子彈又擊中冷雲的肩膀,她們還是繼續向江心趟去。突然敵人的炮彈落在江心,掀起的巨浪無情地吞噬了八位女戰士。她們的名字是:婦女團指導員冷雲,班長胡秀雲、楊桂玲,戰士郭桂琴、黃桂英、王新民、李風善和被服廠廠長安順福。
謝桂珍眼睜睜地看見與自己朝夕相處的戰友犧牲,立刻昏厥過去。好長時間醒來,立刻下令:”別哭了,你們決定,別管我!”兩名戰士聽罷,將她藏在一棵葡萄架下,找部隊去了。第二天,謝桂珍被清理戰場的抗聯第九軍的戰士們救回部隊。
謝桂珍傷好後,領導決定讓她到救世軍部隊做衣服。她剛到那裏,被叛徒出賣,30多人同時被捕。敵人把謝桂珍右臂打殘,耳朵打聾,但謝桂珍一口咬定自己什麼也不知道,敵人隻好把她放了。出獄後,她同在抗聯的丈夫隱姓埋名,舉家遷到沈陽,從此再也沒有人知道她們的身份了。
1964年,謝桂珍從廣播中聽到周保中將軍去世的消息,心情非常難受,想去北京,丈夫沒讓她去。
1982年,謝桂珍的兒子李健回老家林口縣探親,到牡丹江”八女投江紀念館”參觀,發現墓碑上鐫刻著的”烈士”中,有他母親的名字,回家後,他把這件事告訴了母親。謝桂珍認為再也沒有必要隱瞞下去了,就讓李健帶著她到牡丹江”八女投江紀念館”。她對工作人員說:”我就是碑上刻著的烈士謝桂珍,我還活著。”工作人員熱情地接待了她。同時,她還幫助紀念館把八女英烈中名字寫錯的”黃桂清”改為”黃桂英”,”王惠民”改為”王新民”。
從牡丹江回來後,謝桂珍便去了北京,打聽到周保中的夫人王一知住西城區,為了節省錢,從早晨找到天黑,終於找到了老戰友、北京市工商局離休幹部王一知。二人相見,抱頭痛哭。通過王一知向有關部門寫出了證明,有關部門終於確認謝桂珍的紅軍身份,沈陽市有關部門已按紅軍有關待遇照顧謝桂珍。這些待遇確實是給晚了,謝桂珍卻說:”冷雲她們都不在了,我能活到今天是知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