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英:中國第一位建議”八·一”為建軍節的人(1 / 2)

項英:中國第一位建議”八·一”為建軍節的人

1999年8月1日,是我強大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73周年。它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大。現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已是一支為世界矚目、現代化裝備的軍隊。

那麼,”八一”建軍節,是怎樣由來的?他就是中國革命的先驅者項英同誌建議的。

項英,原名項德龍,1898年生於湖北武昌。12歲時父親積勞成疾去世了,全家靠母親紡織度日。項英為謀求全家生路而失學,不得不到武昌洋人開辦的紡織廠去學徒,幼小的小項英受盡了洋人和工頭的虐待,使他從小就對洋人和舊社會懷有強烈的仇恨。以後,他在俄國十月革命和”五四”運動的影響下,參加了工人運動。

1920年22歲的項英在武昌紡織廠發動一次工人罷工。1922年春,項英接受黨組織的派遣,任京漢鐵路江岸工人俱樂部籌委會秘書,負責建立基層工會工作。與此同時,項英參加了中國共產黨。

1922年8月,京漢鐵路總工會籌備委員會正式成立,項英任總幹事。1923年2月1日,京漢鐵路總工會在鄭州開成立大會,遭到軍伐吳佩孚的阻撓,遂決定,舉行浩大的工人大罷工。2月7日,吳佩孚和湖北督軍蕭躍南對罷工的工人實行鎮壓,殺害了工人領袖林祥謙等30餘人,這就是有名的”二七慘案”。事後,項英遵照黨的指示,在鐵路沿線成立了濟難會,處理死難烈士、受傷工人及其家屬的善後工作。1924年春,武漢黨組織遭到嚴重破壞,項英被調往上海從事革命工作,任中央職工部部長,和李立山等一起領導當地工人運動。

1925年,吳佩孚垮台,湖北革命政局發生變化,黨中央又將項英調回武漢。他在武漢除重新建立工會之外,還組織領導武漢香煙廠和火柴廠的罷工鬥爭,取得了勝利。工人運動的氣勢更加高漲,同時,也大大地打擊了敵人囂張氣焰。5月,項英代表武漢工人前往廣州參加全國第二次勞動大會,被選為中華全國總工會執行委員會委員。

1928年項英擔任江蘇省省委書記。由於叛徒告密,許白昊等同誌被捕犧牲,項英雖數次遇險,卻都幸免於難。同年夏,項英赴蘇聯莫斯科參加中國共產黨第六次代表大會,被選為中央委員會政治局委員。

1930年9月24日,中共中央在上海召開六屆三中全會,項英參加批判李立山的”左”傾冒險主義錯誤。12月底,項英從閩西進入江西中央蘇區和毛澤東、朱德等相會。1931年11月7日,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江西瑞金召開,成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選舉毛澤東為臨時中央政府主席項英為副主席,並兼勞動人民委員。

1933年5月8日,中華蘇維埃臨時中央政府人民委員會確定,一在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朱德赴前方指揮作戰期間,由項英代理中央軍委主席。在任期間,項英確定”八一”作為工農紅軍的建軍節,並組織首次紀念”八一”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