拙政園

拙政園與北京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蘇州留園並稱我國四大古典名園。初為唐代詩人陸龜蒙的住宅,後為明代監察禦史王獻臣歸隱之居,取古人築室種樹,灌園鬻蔬,此亦“拙者之為政”的語意而名。曾為太平天國忠王府的一部分,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位於蘇州市城內東北街,為蘇州最大的名園。它不僅是蘇州四大古典名園(滄浪亭、獅子林、拙政園、留園)之一,而且還是全國四大古典名園(頤和園、避暑山莊、拙政園、留園)之一,實為蘇州園林之冠。

園始建於明正德年間(1506~1521年),禦史王獻臣因官場失意,棄官還鄉,在元代大弘寺舊址拓建成園。園名“拙政”係取晉代潘嶽《閑居賦》中“灌園鬻蔬,此亦拙者之為政也”之意,400多年來,滄桑變遷,屢易園主,但此園總體仍不失明代遺風。

拙政園總體布局以水池為中心,各式亭軒樓閣臨水而築,形成樸素開朗、平淡天真的自然風格。園分東、中、西三部分。

入園門即是東園,原為明代“歸田園居”舊址,現以草地為主,鑿池壘山,遍植樹木,綴以天泉亭,秫香館、蘭雪堂諸建築,給人以開朗舒暢之感。

中園是全園精華所在,遠香堂為園中的主建築,是一座結構精巧的四麵廳,四周是落地玻璃窗,可觀覽周圍景色,堂內陳設精雅。堂南小池假山,竹木扶疏,重巒迭翠。堂北,寬闊的平台連接荷花池,夏日荷花盛開,微風吹拂,清香滿堂。匾額“遠香堂”為明代文征明所寫。堂北為主景所在,池中累土石作二山,西山上建“雪香雲蔚”亭,文征明手書“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的對聯和元代倪雲林所書的“山花野鳥之間”的題額懸於亭中。東山上有“待霜亭”。兩山之間,連以溪橋,山間遍植花木,岸邊散種藤蘿灌木,野趣橫生。

遠香堂東行,小山上有綠綺亭,此處還有枇杷園、玲瓏館、嘉實亭、聽雨軒、梧竹幽居等眾多景點,於梧竹幽居向西遠望景深意遠,北寺塔聳立雲霄之中,是極妙的借景。亭中有聯:“爽借清風明借月,動觀流水靜觀山”形象地概括了這裏景色的特點。水池中央還建有荷風四麵亭,亭西有曲橋通“柳蔭路曲”。轉北至見山樓,太平天國時,此樓為忠王李秀成辦公處。亭南有小橋接“倚玉軒”,折西即至“小飛虹”,這是蘇州園林中唯一的廊橋。橋南有小滄浪水閣,橋北的“香洲”是一座畫舫。香洲西南的玉蘭堂相傳是文征明作畫之所。

“柳蔭路曲”南端有半亭“別有洞天”,進入月洞便是西園,園也以池水為中心,主廳是一座鴛鴦廳,北廳為二十六鴛鴦館,臨池養有鴛鴦,南廳因前麵小院內植有山茶花稱十八曼陀羅花館。池東沿牆築有一條呈波浪形的臨水遊廊,俗稱水廊,是蘇州園林建築中的又一典型形式。北半部池水環抱中有留聽閣、浮翠閣、笠亭、扇亭等建築。西園明靜幽雅,回廊起伏,水波倒影,別具意境。

拙政園西南部現辟為蘇州市博物館。原為太平天國忠王府。建築宏偉,陳列豐富。東首偏門內庭園中有明代文征明手植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