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回 告親老賈璉辭差 謁慈幃榮公罷相(1 / 3)

第二十三回 告親老賈璉辭差 謁慈幃榮公罷相

話說怡紅院這一天喜事重重,合家歡樂。王夫人回到上房,便將兩件親事都告訴老爺。賈相笑道:“我也慌唐極了,不知妞兒幾歲了?”王夫人說:“和芝兒同歲。”周姨娘笑道:“不但同歲,還是同月、同日、同時。”賈相道:“有這樣巧事?”王夫人說:“倒是仙保比苓兒大兩歲。”周姨娘笑道:“妻大兩,黃金長。”玉釧說:“明日到璉二爺屋裏撿金子去。”

說的老夫妻都笑了。按下上房。

且說寶釵回到房中,見寶玉正和襲人等說話。見寶釵進來,說:“今日怡紅院好熱鬧。”寶釵道:“豈止熱鬧,喜事重重,定了兩個媳婦。”寶玉問:“都是誰家?”寶釵道:“芝兒定了掌珠姑娘,苓兒定了仙保姑娘。”寶玉聽了十分歡喜,說:“我要作公公了。”又問:“誰的主意?”寶釵說:“老爺叫太太托媽媽作媒;那門親事是璉二嫂托咱們親家母的。”把個寶玉樂了個事不有餘。襲人說:“我們先給爺、奶奶道喜。”

於是三人一同請安道喜。寶玉道:“怪不得前日在園子裏,老爺瞧見妞兒很誇,就把自己常帶的那塊麒麟佩摘下來給他帶上。

真也巧,他母親有金麒麟,他就把玉麒麟。”麝月說:“還提金麒麟呢,那一年為那個鬧了個翻江攪海。”寶玉就問:“怎麼了?”寶釵瞅了他一眼,襲人會意,接著說:“為雲姑娘丟了麒麟,大觀園沒處不找,倒怎麼不是翻江攪海呢?”幾句也就混過去了,一夜無話。

到了次日,早飯後,尤氏來請看玉蘭。王夫人說:“說過去就是了,你又多禮,親身來請。”尤氏又問二位親家太太,便又到園子裏請了一回,仍到上房吃了點心。

王夫人說:“你家去張羅去罷,今日不留你吃飯。”尤氏答應了,又問玉釧:“太太明日吃齋不吃齋?”玉釧說:“明日不吃齋,後日才是吃素的日子呢。”於是尤氏自回東府去了。

次日,榮國府上下有幾十輛車往寧國府來,進了府門往東,又進一座門,走了半箭多路,向東一座穿堂門。下了車,早有許多仆婦迎接。進了穿堂門,向南垂花門進去,是五間大過廳、東西廂房。穿過過廳,進了三層門,就是尤氏住的七間大上房、東西廂房、抄手遊廊。隻見尤氏婆媳、偕鸞、佩鳳跟在後邊迎接。進房來,真是珠圍翠繞,不必細說。遞了茶,不多時擺上菜來。自然是山珍海味,美酒佳肴。

吃完飯喝了茶,尤氏就請過去看玉蘭。王夫人說:“到花園好遠的呢。”尤氏說:“不打外頭走,後院西廂房穿過去就是。”於是大家都身往花園去。原來後院西廂房就是花園的東廂房,曲曲折折盡是回廊,中間一個方塘,水中一座亭子。便從這回廊上通著個三折的竹橋,北岸上五間花廳,階下大大小小開著有十來棵玉蘭,那一種清香拂人襟袖。都從回廊上走到庭前,三位太太進房坐下,眾姊妹站住看花。

探春抬頭一看,門上是一塊白地綠字匾額,寫著玉蘭軒,兩邊一副對聯:繞座香光焚甲煎,入簾花氣綻辛夷。

香菱走來,笑道:“多有用丁香對卯酒,你看以辛對甲卻也恰當。”寶琴說:“親家太太,又批論什麼呢?”

隻聽王夫人說:“都進來看牡丹罷!”說著都進來,從後窗玻璃一看,是一麵假山。隨著那山的高高低低,栽滿了牡丹。

山豁處,望去似乎是座小樓,紅紅白白的開著幾樹花。探春道:“大嫂子這可真是玉堂富貴了。”坐了一坐,都到各處去逛。

王夫人問尤氏:“我記得那年跟了老太太來看菊花,不是這樣。”尤氏說:“那是舊園子有幾處坍塌了,這就是祠堂後身一塊空地使土來著,不想挖出泉來,很旺的水,所以就造了個亭子。”王夫人說:“這就是了,我說不像那時候的樣兒。”

尤氏笑向三位太太說道:“叫了雙桂堂的兩個唱曲兒的女孩子伺候,可以叫他們來唱罷。”薛、李二位說:“大家談談就好,何必又費事。”尤氏笑道:“他們眾位都逛去了,三位老太太那能那麼走?坐著怪悶的。”說著,就叫女人們帶了兩個女曲兒過來,都請了安。看他們一樣酒花襖褲,厚底鞋,梳著抓髻。王夫人問他們的名字,一個叫桂芳,一個叫桂香,一個十三,一個十二。又進來個中年的,也都請了安。看他們是油黑大亮的一張胖臉,梳著元寶纂,穿件二藍縐綢夾襖,青綢裙子,裙下雙彎自然不小,不必細看。王夫人問:“你姓什麼?”那人陪笑回道:“奴才姓朱。”李太太問:“多少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