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烽火照西京(2 / 2)

正正神色之後,念惜反應過來,對著離昌驚詫道“離遜這兔崽子,是否有反意?”看著離昌蹙起的眉,她明白了幾分,離昌接住她的話繼續道“恐怕南婈,也非一介無知婦孺。”

念惜道:“三王的封地裏,有天然盆地,陳國有最詳實的地形圖,父王曾感歎三王封地西南角索寓城郊處是一道天然屏障且易屯兵萬餘,他隻是無心的一句感慨,如今想來,此地最宜藏兵。”離遜心機深沉,他二人突兀行來,難保不會被發覺。於是他們星夜兼程,一路上也不敢在驛館歇腳。

果然索寓城郊處,有一座巍峨高山擋住前路,連羊腸小道亦不得見。

念惜將離昌化作一身俠女裝扮推出人前,他竟然泰然自若的像販夫走卒問起其中典故來。有好色者望著離昌的麵紗色眯眯道“小姐有所不知,此山多年之前突然生了瘴氣,有周遊至此的神仙眷侶喪命於此,小姐若要前往,可需三思呀,不若先隨我去寒舍休息休息。”念惜再看不下去堂堂佑王受此欺淩,遂跳出來折了登徒子的手臂。一眾人嚇得屁滾尿流,隻有一個留著山羊胡子的老頭晃悠著破蒲扇道“先人曾言此山有奇景,不見溪流而聞水聲也。”

離昌倏忽明白,這是書上所記的奇特地貌,既然遍尋不得路,他們可以順著地下溪流走,既然離遜有可能屯兵於此,那麼一定有跡可循。

幽深的溶洞裏,潮濕陰冷、蛇蟲眾多,離昌同念惜帶足了火把、祛除蛇蟲的藥物,念惜拿出叔父贈予的指南針,上路了。

洞口難尋,一路上皆是雜草灌木,蚊蟲多極了,偏偏全叮在念惜丫頭一頭一臉。她忍不住罵娘,捂得如此嚴實,還白白便宜了那些討厭的蚊子;反觀離昌,依舊麵若冠玉,如此燥熱難忍的天氣,他依舊半點氣息不亂地細心尋覓。

洞口並不大,有紫藤花縈繞其上,略有陰冷的水汽飄出,虧得離昌心細,否則像念惜一樣心煩意亂抓耳撓腮鐵定是錯過了。兩人點亮火把,抹足了驅蟲的藥粉,離昌在前探路,念惜亦步亦趨。此地陰冷潮濕,念惜私心覺得並無可取之處,隻是有淙淙溪流,聲似銀鈴,或可稱為奇觀,若多一分熱鬧的人氣,那麼花果山猴王的水簾洞莫不如是了。

兩人屏息靜氣地往前走,離昌不時看一看指南針辨別方向,不時有滴水落入溪潭的聲音,格外突兀嚇人,念惜從一開始大驚小怪到後來的見怪不怪,才發覺此地迂回曲折,她們已經走了許久,還是不見出路。

離昌年幼時曾隨其父潤西王踏遍西南山河,潤西王不事朝政,一心隻樂山樂水,曾作《西行散記》。年幼時候的記憶與本領,日久天長會化作習慣,故離昌對於自然環境方位之辨別頗敏感。好似突然醍醐灌頂,他帶著念惜向水流流向而去,走了約小半天功夫,空中可以看見一線天的景象了,且奇花異草多見,兩人穿花拂柳前去,又是一樹紫藤花架下,依稀可見一人多高的出口。

念惜來不及高興,便被離昌一把拽住,這個出口在半山腰上,向下望去,高聳陡絕,一個不小心,便是跌入山穀粉身碎骨。

極目所望去,是陳兵約二十萬的南疆大營,周圍小營帳環繞,中間依稀可見大大小小不等的將領營帳。兩人不得不歎這的確是一道天然屏障,一座陡峭高山,出路狹窄濕滑、難以短時間內急行軍,且此地隱蔽,不宜大部隊行軍,待王軍討伐到達,離遜已有足夠的時間將之撤退。

離昌找了一個巨大的樹洞,安頓好念惜,隻身一人再做喬裝打扮,下山探過步兵騎兵的人數,作息練兵的時間,且驚詫中發覺,南侯的大舅子魏延領炮兵三萬於此,南候與三王勾結,其狼子野心,已昭然若揭也。

於是離昌火速同念惜取道泠州回京複命。

剛到泠州城外,林白的書童竟然等在此處,言天子使臣已攜詔書接走丞相,林白如今已在與南國交戰的前線,又將林白所囑托的一一告知:不必回京複命,一來耽擱時間、二來就此聚兵討賊,可出其不意攻其不備。

離昌同念惜於是就此反折回去,離昌取天子劍號令西北諸將,調令駐紮於甘南、天水、平涼、嘉峪關等地的將領留足守城士兵外,撥出兵力以抗擊南疆叛軍。

此時,高坐廟堂收到離昌消息的眾臣不得其解,離遜已貶斥南疆,是如何糾集如此多叛軍,且與顧清珩蛇鼠一氣、暗中勾結。

三司所擬昭令天下討伐禹王離遜的詔書已下:禹王離遜,不敬尊上、裏通叛賊、私自屯兵、意圖勾結南國叛軍圖謀不軌,王有令:西北諸王即刻領兵集於佑王麾下,緝拿叛賊。

此時的旭暘大地,西北有南疆之亂、東南有南國之亂,已是山河驚變、不複昔年盛世。

------題外話------

闊別已久,嘻嘻,繼續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