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達到第一個目標,”朗憶述,“現在我要解決生活上的第二個大問題,清還信用卡欠款和分期付款。所以,喬治亞?李和我第一次在業務上有了共同的目標,那就是盡快還清欠賬,脫離債務。目標達成後,我們便作一次家庭旅行。我們隻要賺錢,存款便開始出現了,那不是一夕之間的事,它是每次一小步、一小步實現的;而它的出現,正意味著我們的業務在增長中。”
“我們買了一部凱迪拉克,”喬治亞?李回憶,“朗離開那公營機構後,便開始駕著它去工作。盡管朗很欣賞自己的工作表現,但是他的上司,還是要他在我們的新事業和他的工作間做選擇。”
“我選擇了自由,”朗很快地回答,“要辭掉我那份工作所提供的有限安全感,不是這麼容易,但是我做了;懷著害怕和顫栗,我們走出安全的地方,追逐自己的夢想。”
有意義的工作是怎麼一回事?它竟然那麼令人滿足,能促使人們承擔莫大的風險?憤世嫉俗的人會說,這隻是愛錢嘛——對物質財富的欲望。可是他們錯了。有意義的工作能滿足人,因為它建立在人類的基本需要上。我在美國各地的演說裏,總喜歡說到這四大需要:自由、回報、肯定和希望。
記住朗說的話,“我選擇了自由。”他使妻子擺脫了一份她不喜歡的工作,讓家人脫離拖垮他們的債務,他們共同增加家庭收入,使他們有餘暇舉家旅行,也能有存款,為將來的需要作準備。
64
激發敬業精神
所謂“敬業”,就是要敬重你的工作!為何要如此,我們可以從兩個層次去理解。低層次來講,“拿人錢財,與人消災”,也就是說,敬業是為了對老板有個交代。如果我們上升一個高度來講,那就是把工作當成自己的事業,要具備一定的使命感和道德感。不管從哪個層次來講,“敬業”所表現出來的就是認真負責——認真做事,一絲不苟,並且有始有終!
一個由弱而強的人,總比別人有更為嚴謹、勤奮的敬業精神。可以講,敬業精神是強者之所以成為強者的一個重要方麵。我們可以看到:在有些單位,一些年老的同事可能有些感慨:現在的年輕人敬業精神不如以往,工作漫不經心,犯了錯他人也說不得,要求嚴格了,便一走了之。而且能虛心學習、苦幹實幹、認真負責的實在不多。
我們先不討論這些老同事的觀點是否正確,但其中有一點至關重要,即一個人的敬業精神。這也是由弱而強者應該具備的職業品性,如果你在工作上能敬業,並且把敬業變成一種習慣,你會一輩子從中受益。
所謂“敬業”,就是要敬重你的工作!為何要如此,我們可以從兩個層次去理解。低層次來講,“拿人錢財,與人消災”,也就是說,敬業是為了對老板有個交代。如果我們上升一個高度來講,那就是把工作當成自己的事業,要具備一定的使命感和道德感。不管從哪個層次來講,“敬業”所表現出來的就是認真負責——認真做事,一絲不苟,並且有始有終!
很多年輕人初入社會時都有這樣的感覺,自己做事都是為了老板,為他人掙錢。其實,這也並無什麼關係,你出錢我出力,情理之中的事。再說,要是老板不賺錢,你怎麼可能在這家公司好好呆下去呢?但有些人認為,反正為人家幹活,能混就混,公司虧了也不用我去承擔,他們甚至還扯老板的後腿,背地裏做些不良之事!稍加細致地想想,這樣做對你自己並沒什麼好處。工作敬業,表麵上看是為了老板,其實是為了自己,因為敬業的人能從工作中學到比別人更多的經驗,而這些經驗便是你向上發展的踏腳石,就算你以後換了地方、從事不同的行業,你的敬業精神也必會為你帶來助力!因此,把敬業變成習慣的人,從事任何行業都容易成功。
有人天生有敬業精神,任何工作一接上手就廢寢忘食,但有些人的敬業精神則需要培養和鍛煉,如果你自認為敬業精神不夠,那就應趁年輕的時候強迫自己敬業——以認真負責的態度做任何事!經過一段時間後,敬業就會變成一種習慣!我們的自我意象和習慣是結合在一起的。其中一方改變了,另一方也會自動地改變。“習慣”(habit)一詞原來是一件衣服或一塊布。我們現在還說ridinghabit(騎馬服)和habiliments(服裝),這反映出習慣的真正本質。我們的習慣完全就是個性的外衣,它們不是偶然的或偶發的。我們的習慣就像衣服一樣合身。它們同我們的自我意象,同我們整個的個性模式相一致。我們有意識地、謹慎地培養新的好習慣時,自我意象就容易不適應舊的習慣,需要換上新的“款式”。
提到改變習慣性行為或者形成新的行為模式,直至它們成為自動反應時,很多人都畏縮不前了。他們把“習慣”與“癖好”混為一談。癖好是指你覺得有強迫性的行為,它會引起嚴重的萎縮症狀。根治癖好的問題已經超出了我們這裏討論的範圍。
相反,習慣僅僅是我們養成的一種自動進行而不需要“思考”或“決定”的反應,是由我們的創造性機製來執行的。
我們的表現、感覺和反應足有95%是習慣性的。鋼琴家用不著“決定”該觸哪一個琴鍵。舞蹈家用不著“決定”腳往什麼地方移。他們的反應是自動的,不假思索的。同樣,我們的態度、情感和信念也容易變成習慣性的。過去我們“學到”:特定的態度、感覺和思維方式是與特定的環境“相適應”的。現在,隻要麵臨我們所認為是“同樣的環境”,我們往往按照同樣的方式來思考、感覺和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