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相信會成功,信念就會鼓舞你去實現;如果你相信會失敗,信念也會讓你經曆失敗。再一次提醒你,不論你說能或不能,你都算對。既然這兩種信念都有很大力量,那麼我們該擁有哪種信念?如何去培養它呢?
在諾曼?卡真斯所寫的《一個病理的解剖》一書中,說了一則關於本世紀最偉大的大提琴家卡薩爾斯的故事。這是一則關於信念更新的故事,我們都會從中得到啟示。
卡真斯和卡薩爾斯會麵的日子,恰在卡薩爾斯九十大壽前不久。卡真斯說,他實在不忍看那老人所過的日子。他是那麼的衰老,加上嚴重的關節炎,不得不讓人協助穿衣服。呼吸的費勁,看得出患有肺氣腫;走起路來顫顫巍巍,頭不時地往前顛;雙手有些腫脹,十根手指像鷹爪般地鉤曲著。從外表看來,他實在是老態龍鍾。
就在吃早餐前,他貼近鋼琴——那是他擅長的幾種樂器之一。很吃力地,他才坐上鋼琴凳,顫抖地把那鉤曲腫脹的手指抬到琴鍵上。
刹時,神奇的事發生了。卡薩爾斯突然完全變了個人似的,透出飛揚的神采,而身體也跟著開始能動並彈奏起來,仿佛是一位健康的、強壯的、柔軟的鋼琴家。卡真斯描述說:“他的手指緩緩地舒展移向琴鍵,好像迎向陽光的樹枝嫩芽,他的脊背直挺挺的,呼吸也似乎順暢起來。”彈奏鋼琴的念頭,完完全全地改變了他的心理和生理狀態。當他彈奏巴赫的一曲子時,是那麼地純熟靈巧,絲絲入扣;隨著他奏起勃拉姆斯的協奏曲,手指在琴鍵上像遊魚般地輕快地滑逝。
“他整個身子像被音樂融解,”卡真斯寫道:“不再僵直和佝僂,代之以是柔軟和優雅,不再為關節炎所苦。”在他演奏完畢,離座而起時,跟他當初就座彈奏時全然不同。他站得更挺,看來更高,走起路來也不再拖著地。他飛快地走向餐桌,大口地吃著,然後走出家門,漫步在海灘的清風中。
這就是信念產生的威力,我們常把信念看成是一些信條,而它就真的隻能在口中說說而已。但是從最基本的觀點來看,信念是一種指導原則和信仰,讓我們明了人生的意義和方向;信念人人都可以支取,並且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信念像一張早已安置好的濾網,過濾我們所看的世界;信念也像腦子的指揮中樞,指揮我們的腦子,照著所相信的,去看事情的變化。卡薩爾斯熱愛音樂和藝術,那不僅曾使他的人生美麗、高貴,並且仍每日帶給他神奇。就因為他相信音樂的神奇力量,使他的改變讓人匪夷所思;就是信念,讓他每日從一個疲憊的老人化為活潑的精靈。說的更玄些,是信念,讓他活下去。
司圖密爾曾說過:“一個有信念的人,所發出來的力量,不下於99位僅心存興趣的人。”這也就是為何信念能啟開卓越之門的緣故。當我們內心相信,信念便會傳送一個指令給神經係統,我們便不由自主地進入信以為真的狀態。所以,若能好好控製信念,它就能發揮極大的力量,開創美好的未來;相反的,它也會讓你的人生毀滅。在過去,宗教曾鼓舞成千上萬的人心,給予他們力量,做出認為不可能的事。但是信念,能幫助我們,挖掘出深藏在內心的無窮力量。
信念也像指南針和地圖,指引出我們要去的目標,並確信必能到達。然而沒有信念的人,就像少了馬達缺了舵的汽艇,不能動彈一步。所以在人生中,必須要有信念的引導,它會幫助你看到目標,鼓舞你去追求,創造你想要的人生。
真的,世界上沒有任何力量像信念這樣,對我們的影響如此巨大。人類的曆史,從根本上說是信念的曆史。像耶穌、穆罕默德、哥白尼、哥倫布、愛迪生或愛因斯坦等人,他們何嚐不是改變曆史,也改變我們信念的人。若有人想改變自己,那就先從改變信念開始;如果想效法偉人,那就效法他成功的信念吧!
若想在人生中有一番成就,最有效的辦法便是把信念提升到強烈的地步。因為隻有達到這種程度才會促使我們拿出行動,掃除一切橫在前麵的障礙。
47
堅定讓心理狀態堅挺起來
一位著名的擊劍運動員在一次比賽中輸給了一個與自己水平不分伯仲的對手。第二次相遇,由於上次失利陰影的影響,這名運動員又輸掉了。盡管他並非技不如人。第三次比賽前,這名運動員做了充分的準備,他特意錄製了一盤磁帶,反複強調自己有實力戰勝對手,每天他都要將這盤錄音聽上幾遍,心理障礙消除了,他在第三次比賽中輕鬆擊敗對手。
碰上新情況時,人們往往花過多的時間去設想最糟糕的結局——這等於在預演失敗。斯坦福大學的研究表明,頭腦裏的想像會按事情進行的實際情況,刺激人的神經係統,就是當一個高爾夫球運動員囑咐自己“不要把球擊入水中”時,他腦子裏將出現球掉進水中的映象,試想,這種心理狀態打出的球會往哪兒飛呢?
我們總能聽到在體育比賽中,弱隊戰勝強隊,大爆冷門,或是在商戰中,實力弱的公司戰勝實力強勁的公司。在諸多因素之外,充滿必勝的信心去迎接挑戰,是取得成功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