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奇妙,的的確確很奇妙,尤其是像這樣的話:“我可能不對,讓我們來看看這件事。”天上或地下絕對沒有人會反對你說“我可能不對,讓我們來看看這件事。”
馬布裏的一位學員哈洛?雷恩克就曾用這種方式處理顧客糾紛,他是道奇汽車在蒙大那州的代理商。雷恩克在報告時指出,由於汽車市場麵臨的競爭壓力,在處理顧客投訴案件時,你常常顯得冷漠無情,這就很容易引起憤怒,甚至做不成生意,或造成許多不快。
他告訴班上的其他學員:“後來我想清楚了,這樣確實無濟於事,後來便改變了做事的辦法。我轉而向顧客這麼說:‘我們公司犯了不少錯誤,我實在深以為憾,請把你碰到的情形告訴我。’
“這種方法顯然消除了顧客的敵意。情緒一放鬆,顧客在處理事情的過程當中就容易講道理了。許多顧客對我的諒解態度表示感謝,其中兩個人甚至後來還帶來自己的朋友買車。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上,我們很需要這樣的顧客。而我相信尊重顧客的意見,對待顧客周到有禮,都是贏得競爭的本錢。”
你永遠不會因為認錯而導致麻煩。隻有如此才能平息爭論,誘使對方也能同你一樣公正寬大,甚至也承認他或許錯了。
著名心理學家卡爾?羅傑斯在他的書中寫道:能了解別人的想法,你會獲益很大。也許你會覺得奇怪,真有必要去了解別人嗎?我想是的。我們對許多“陳述”的第一個反應常常是“估量”或“評斷”,而不是去“了解”。每當有人表達自己的感受、態度或是信念時,我們通常即刻作出的反應是:“這是對的”、“這好蠢”、“這是不正常的”、“那毫無道理”、“那是錯的”、“那個不好”。我們很少要自己去了解陳述者話中的真正涵義。
有一次,馬布裏請了一位室內裝潢師設計家中的窗簾。等賬單送來時,價錢著實讓他嚇了一跳。
隔了幾天,有個朋友來訪看到了那些窗簾。她問起價錢,然後以誇張的態度宣稱:“什麼?別嚇人!我想你是受騙了!”
馬布裏想她說得不錯。但很少有人聽得到他人講出這種真話、這樣的宣判。於是,馬布裏為自己辯解,提出便宜非好貨等道理。
第二天,另一個朋友來訪,對那些窗簾讚不絕口,還說希望她也能買得起這種漂亮的貨色。馬布裏的反應與前一天截然不同:“啊,老實說,我也差點付不起。我買貴了,真後悔沒先問好價錢。”
當你們犯錯的時候,也許會私下承認。當然,假如別人的態度溫和一些,或顯得有些技巧,你也會向他們認錯,甚至自認為坦白、心胸寬大。但是,假如對方有意讓你難堪,情況又不同了。
馬布裏現在確信,如果你過於直率地指出別人的錯誤,再好的意見也不會被人接受,甚至會受到很大的傷害。你剝奪了別人的自尊,也讓自己成為討論中最不受歡迎的一部分。
有人曾問馬丁?路德?金為何身為一個和平主義者,卻傾向於白人空軍將領丹尼爾?詹姆士,而非黑人高級官員。馬丁?路德?金博士回答:“我以別人的原則去判斷他們,而非用我的原則。”
同樣的,羅伯特?李將軍有次同南方聯邦總統傑斐遜?戴維斯談麾下的一名軍官。李將軍對其稱讚有加。另一位軍官很詫異,他問李將軍:“難道你不知道那個人無時不在攻擊你、誹謗你嗎?”“我知道。”李將軍回答,“不過總統是問我對他的看法,不是問他對我的看法。”
別與顧客、配偶或敵人發生衝突,別指責他們的錯誤,別惹他們動怒。如果非得與人發生對立,也得運用一點技巧。所以,要尊重別人的意見,善於取人之長,補己之短。
27
談論別人感興趣的話題
無論什麼時候,羅斯福每接見一位來訪者,他就會在這之前的一個晚上閱讀有關這個客人所特別感興趣的東西,以便找到令人感興趣的話題,防止自己在談話方麵處於劣勢。羅斯福同所有的領袖一樣,懂得與人溝通的訣竅就是:談論他人最引以為貴的事情。
每個人的性格都不一樣,每個人的興趣也不一樣。生活中有這樣一種人,他們專嗜揣測他人的意圖,逢迎他人的喜好,以使自己作出討人喜歡之舉。當然這種人不值得效仿,但有一點對世人應有所啟發:他們為何要逢迎他人?無非是有人喜歡他們如此。所以,在人際交往中,我們不要忽視這一點,即滿足他人的興趣。不能隻顧自己的喜樂愛好,想怎麼著就怎麼著。一旦你的興趣與他人產生衝突時,就會給你們的交往設置一種障礙,造成一種難以克服的劣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