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堪稱商人哲學家(3 / 3)

富於哲學意味的和田一夫,已將眼界拓寬,境界蛻變到更高的層次,要把自己改造成一名真正的國際商業領導人。

善思善慮的和田一夫,在拜會國際商業界人士,閱讀書籍,研究了日本和世界的形勢變化之後,已經強烈意識到,21世紀將是無國界的時代。

由此,他想道:自己作為八佰伴的領導人,也必須逐步成長為真正的國際商業領導人。進入蛇年之後,他更將此目標確定為自己的課題。

如何才稱得上國際商業領導人?並無現成的榜樣。和田一夫想起“生長之家”的哲學:“人有無限的創造力。”他樹立起這樣的信念:要以自身的巨大力量,來創造一切!

正如“生長之家”的創始人穀口雅春先生所引述的中國名言“有誌者事竟成”,或如耶穌所說“按自己的意誌塑造自己”,和田一夫堅信精神的力量!

他自覺一旦樹立了這一信念,自己的精神麵貌就發生了。變化。他將以此嶄新的精神風貌,影響八佰伴的高級職員,帶動整個八佰伴職員的變化,摸索出一條國際化的新路!

為了攀登“成為真正國際商業領導人”這一新的高度,和田一夫孜孜以求地探索,積自己多年的心得,歸納出企業領袖所應具備的素質。

那就是富於設想,敢於舍棄,善於決斷和勇於創造。

和田一夫認為,遠大的理想和豐富的想象力是企業領袖最需具備的素質。他稱之為:宏偉設想。

他將“設想”解釋為理想、夢想或是對未來的展望。

和田一夫在伊豆半島開設分店時,提出要“將店開在能眺望富士山的地方”這一非常明確的設想。

晴空萬裏,舉目遠眺,雄偉的富士山清晰可見,風景迷人,多麼美麗而富於詩意!

再比如環太平洋連鎖店構想,則可謂規模宏大,氣貫長虹,極富鼓動性和誘惑力!

和田一夫在提倡大膽設想的同時,還非常理智地意識到:空洞的設想有可怕和有害的一麵。

他舉了中國“文革”的例子。他說:“文化大革命”是一個非常宏偉而明確的設想,但卻造成了悲慘的結果,令中國的發展落後了幾十年,其教訓應該刻骨銘心地牢記。

和田一夫認為,宏偉的設想與吹牛皮的界限在於,在描繪設想的同時,必須提出實現設想的戰略步驟,將其分為長期目標和近期目標兩部分。

拿八佰伴來說,“1997年營業額要達一兆日元”這一口號就相當於長期目標,5年規劃中提出的“5年後營業額達3000、億日元”就是短期目標。為實現這一目標,應該怎樣在國內外擴大業務呢?這便是戰略問題。

和田一夫推崇“無我大望”的格言、“無欲則大欲”的古訓。前者意即達到無我境界,方能擁有大希望。後者則說,無欲即胸懷大欲。

這都類似於“無欲則剛”的中國古語。捐棄自我的私欲,不僅滿足於“我想要多少薪金”、“我想占有哪個女人”的渺小私欲,方能胸懷大誌,去思考國家和民族的責任。

這是哲人和田一夫的境界!他頗有些自嘲地說:我雖然不是西鄉隆盛,卻也經常在思考怎樣塑造日本這一大問題。

一個商人能有這樣的胸懷,實在彌足珍貴!

企業領袖另兩方麵的素質——舍棄和決斷,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麵。

孟子設立的古老命題——魚與熊掌的兩難選擇,便包含了舍棄與決斷。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關鍵看選擇者能權衡輕重嗎?能克服貪欲嗎?然後決斷地二者擇其一。

和田一夫對此深有感觸:“關於決斷,我認為其根本一點便是舍棄。必須有所舍棄,否則就下不了決斷。”

他頗具思辨色彩地說:所謂決斷其實就是選擇,而選擇就是舍棄。選擇是其中之一,就等於舍棄其他。

和田一夫將八佰伴的總部遷到香港、自身也成為香港的居民,這本身便是個舍棄與決斷的過程。在香港與日本間,二者擇一,其結果他做出了選擇香港的決斷,也就是說,他舍棄了日本。

這是和田一夫61年人生道路中最大的抉擇了,所以需要最大的決斷力。

當然,舍棄日本,並不是小看日本。事實上恰恰相反,在和田一夫眼中,日本是他親愛的祖國。日本在日益壯大,日本的八佰伴也日趨昌盛,日本是八佰伴的依托和根係所在!

但是,如果不是以日本為中心來觀察世界,而是立足世界來觀察作為世界一部分的日本,那麼國際化是日本必然的趨勢,作為企業的八佰伴也應該國際化,成為跨國企業。

和田一夫認為,做出這一決斷是有先見之明的。如果不能預測、判斷八佰伴今後的發展前景以及世界經濟的發展趨勢,是不可能做出總部遷居香港的決定的。

和田一夫的超前思維和他的開闊視野,使他能夠高瞻遠矚,立於不敗之地。以往的事實證明了這一點,和田一夫有充分的自信!

念及此,很有哲人風範的和田一夫吟詩般地誦道:“既是舍棄,就需要勇氣。若無勇氣舍棄,便沒法做出決斷。”

他說,如同“設想”時需要“無我”,決斷時需要“純心”。下決斷時,一旦擺脫自我,問題的本質便一目了然。若被自我所纏,則眼前一片漆黑。

舉生意上的例子說吧。如果心裏總是裝著顧客,就會明白應該怎樣對待顧客。如果光謀私利,隻顧賺錢,便會走到顧客期待的反麵。

你能真正做到想顧客所想,便會知道顧客的要求,便會想方設法給予滿足。其結果不僅有利於顧客,同樣也有利於自己。

如果全心全意為顧客利益著想,顧客就會成為自己商店的常客,當然是商家的好事一樁!

——這位百貨業巨子的經驗之談,實在應該給中國商海裏急功近利,搞短期行為,宰客坑人的從商者一些警醒!假若心還不太黑的話,還是別貪圖眼前利益,回頭是岸,做個愉快商人的好!

和田一夫還根據自己的體會,提出決斷時,必須集中注意力。

因為問題總是斷斷續續地出現,不妨集中精力解決眼前即將發生的問題。困難的問題日常不必去考慮,到必須決斷時,再集中精力苦苦思索。

和田一夫平時即使碰到棘手難題,也不去苦思冥想。他暫時把一切拋到腦後,待非下決斷不可,才集中精力對付它。

和田一夫認為,一個人隻要全力以赴解決陸續出現的“眼前問題”,“眼前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企業領袖尤需具有創造力。

富於創造性的工作能予人以極大的享受!和田一夫善於將日常工作賦予創造性,因而工作於他,決非苦差。他將其比喻為文化藝術的創造活動,並喜不自禁地說:

“這種創作活動又能賺取大筆錢財,那是再好不過的事了!”

他的蛇年蛻變,便極具創造性。

和田一夫在1989年60歲之際,並不無所事事,袖手旁觀,而是向自身挑戰:蛻去舊皮,促長新皮。

他在1989年整整一年裏,都在不斷思考:作為八佰伴的總裁,應該怎樣生活下去?

在學習與思考中,誕生了八佰伴國際流通集團的設想,使八佰伴變成新型商業集團。遷港之後,八佰伴多領域拓展,已大大超出單一流通,和田一夫又進一步將集團易名為八佰伴國際集團。

“這些設想的誕生,”和田一夫充滿感情地說,“宛如詩人和音樂家的創作活動,包含著甜酸苦辣。”

因為充滿了創造,和田一夫全身心地投入和熱愛他的工作。他說:

“每每考慮未來,各種新主意便接二連三地浮現出來,真是樂不可支!新主意付諸實行後,出色的結果又反饋回來時,更欣喜若狂!這就同藝術家一樣,在品味著創作的喜悅。”

這些話,深得創造性勞動的個中三味!工作對這樣善於創造的人來說,不是苦役與謀生手段,而是一種癡迷的愛好,是生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投入其中,樂而忘返,不知身處何地!

此時,富於哲學思辨色彩的大企業家和田一夫,又將思索的目光投向了何處呢?

和田一夫說

自己要創造好遠,最重要的便是思想,思想就是常在心裏想的意思。心裏總想好事,這就會形成一種習慣,性格也會開朗起來。我的樂觀主義也是因為總想好事而帶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