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堪稱商人哲學家(1 / 3)

第十一章 堪稱商人哲學家

為什麼大多數人一生都沒有機會?或不去尋找機會發揮才能?為什麼八佰伴龐大的家族王國能夠團結如一人?是什麼使和田一夫成為馳名世界的傑出商人?

一次小小的罷工風波,使他的思想升華及定位於高品位的哲學思辨。他成功地將宗教與經商完美結合。他崇尚商業也是一種藝術活動。他總結了企業領袖應具備的素質:富於設想,敢於舍棄,善於決斷,勇於創造。

和田一夫說

在即將到來的21世紀,日本的企業也應從隻顧賺錢的經營方式中擺脫出來,奉行報效人類的哲學。衡量企業好壞,利潤當然是重要的標準。無視企業利潤,企業則無法生存。可是,僅僅用利潤這一標準來評價企業的時代已經結束,必須采用新的標準參與國際商業社會的時代業已來臨。

任何成功人士,總有他超乎常人的卓越品質,總有他在茫茫人海中的獨特成功之道。

和田一夫亦不例外。

和田一夫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堪稱一位傑出的商人。在他身上,不難看到異乎一般商人的獨特之處。正是這種獨有的稟賦,將他提升至傑出人物之林,享有了人類文明發展的精華結晶。

這是一種什麼稟賦,使他能超乎以萬以億計的為利而來為利而往的商人同行,走出熱海市家傳的小雜貨鋪,成為一個國際化企業的領導人,一位馳名世界的傑出人物?信念?毅力?夢想與機遇?敢冒險?或者說善良仁愛?都是,又不全是,這本來就是個見仁見智的問題。

但毋容置疑的是,這些優秀的品質集結成了和田一夫的思想和智慧。正是這些精神的花朵,使和田一夫能從平凡的生活現象中發掘出豐富的思想內容,上升到精神領域,使之成為指導實踐的決策與參照,並使自己從現實中汲取營養和力量,不斷超越自己,尋求發展、進取的新課題。

他是一個極具思想內涵和富於哲學意味的商人。

他堪稱商人哲學家!

是1958年那場令他終身難忘的台風,帶給了和田一夫啟示,令他意識到精神的力量和教育的作用。

仍要提起那5個新工人罷工的舊事。

當時,隻是八佰伴食品百貨公司少東家的和田一夫,海綿吸水一般從這件普通的勞資糾紛中汲取有益的營養,獲益非淺。

在思索中,他發現了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從而抓住了企業管理中的要害問題。

這個問題是,同樣的工作與條件,為何舊職員能以公司利益為重,而新職員卻產生不滿提出異議呢?

因為老職員與公司長年與共,經曆了許多困難,知道珍惜今天的一切。而新工人對公司了解既淺,又缺少患難與共的感情,當然不能為公司忍辱負重了。

探尋了這一問題的答案,和田一夫心中如撥雲見日般豁然開朗:看來還是缺少應有的教育引導,才使新職員難以適應新的環境。

而據和田一夫所知,日本的企業,都重視職員的教育工作,即在職員向公司提出工作申請時,就讓申請者先認識公司的經營目標及職員應有的權利義務。

於是,和田一夫便與父母商議,為了徹底避免此類不愉快的事件,應該加強對職員的教育。

“當然,從八佰伴的發展來看,要有長遠的目光,樹立起企業的精神。”和田一夫娓娓而談,至此語音一頓:“對了,我們何不以‘生長之家’教團的思想作為我們的企業精神?”

兒子幹的是正事,說得有道理,父母當然支持!”而說到按“生長之家”的教義辦,一夫的父母更是舉雙手讚成!一夫的母親把全家都發展成“生長之家”教團的信徒,全家都對“生長之家”的教義篤信不疑,並深感受益無窮!

突然萌生了這一靈感的和田一夫,為此興奮不已:“生長之家”講的是東方人傳統的人性與家庭溫情,令人充滿善意與愛心,對八佰伴這樣家族式經營的傳統企業所從事的麵向普通民眾的商業活動,再合適不過了。

“但是,日本的法律,給予個人絕對的宗教信仰自由,是不能強製別人接受自己所信奉的教義的呀!”正對此問題進行方方麵麵詳細考慮的和田一夫,忽然產生了這一疑竇。

“如果被人誤解為借用宗教勢力經商,就會招致許多不必要的麻煩,實在有違初衷啊!”辦事嚴謹周密的和田一夫覺得應該謹慎從事,他決定去請教“生長之家”的總裁穀口雅春先生。

穀口雅春先生仔細聽取了他的問題,然後,從容沉著地回答道:信仰和企業固然不宜混為,談,但八佰伴的經營信念如果以“生長之家”的理想為依據,那倒是件好事!

穀口雅春導師的肯定,令和田一夫頓覺胸中一陣暖熱,有此答複,他的信心更堅定了!

回去後,和田一夫正式決定:八佰伴的經營,從此要以“生長之家”的人道善行為宗旨。終於,八佰伴成為信仰與經營合一的企業。

和田一夫代表八佰伴向企業界及社會宣布了這項改變和用意。從此,八佰伴每次招聘新職員時,都把這一宗旨向申請者說明清楚,隻有他是“生長之家”的信徒,或者他願意在進入八佰伴之後,信奉“生長之家”的教義,他才具備申請的條件。

出人意料的是,這項看似苛刻的要求,竟在社會上引起很大關注和反響!無數年輕人要求加入八佰伴服務,申請信奉“生長之家”教團。

看到自己的主張和自己所信奉的教義,得到眾多人的擁護和響應,和田一夫心裏樂滋滋的。

他信心十足地著手他的職工教育計劃:讓舊職員成為“生長之家”的成員,與新職員一同去“生長之家”的道場參加集訓。

和田一夫與他們一道住在道場宿舍裏,一同運動、討論問題、打掃庭院,

通過這樣的教育,八佰伴的職員成為了誌同道合的同誌,能夠在任何條件下為共同的人生目標不懈地努力!

一次小小的罷工風波,引出了這許多的教益與啟迪,實在是塞翁失馬,安知非福呢!由此確立了八佰伴的經營宗旨和教育理論,更為八佰伴的騰飛進行了最為關鍵的準備,鋪平了航道!

這,決策,是和田一夫智慧火花的炫目一閃,也是他成為商人哲學家的發韌!

和田一夫開始思索關於人的問題,這些思考帶有強烈的哲學思辨色彩。

人具有非凡的能力。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才能。

可是,為什麼大多數人一生都沒有機會,或不去尋找機會發揮才能?他們沒有發覺自己的本領,或者找不到機會去發揮自己的本領,結果猶如一個兩手空空的人,走到一個寶物堆積如山的寶庫,卻不知幹什麼好,隻好又一無所有地回去。

深入寶山空手歸,白白浪費一生光陰,多麼令人可惜。

和田一夫覺得,因為沒有信心,所以才把自己的潛能白白浪費掉了。

他覺得有個舉重的例子最能說明問題。

有個舉重運動員,在舉過150公斤之後,嚐試舉170公斤,卻連連失敗,無法達到目的。

“我已經到極限了。”舉重選手歎息說。他不能再有更好的成績,便打算放棄舉這個重量的嚐試。

一天,他的教練半開玩笑地,在他不留意的時候,把150公斤的舉重器材,換成170公斤,然後讓他試舉。

他毫不懷疑地掂起來,覺得有點吃力,他以為自己的狀態欠佳。但是他毫不動搖,他肯定自己舉150公斤不成問題,結果一舉成功!

這在心理上叫作暗示作用,實際上也就是信心的作用和力量。

運動員本身沒有自信,就會妨礙他們的表現。除去心理障礙,人可以發揮更大的能力。”

和田一夫也常跟家人說起報紙上的軼聞:80歲、行走不便的老婆婆,在火災時,竟然有本事把她心愛的衣櫥背起來,逃出屋外。

或者是:大火災中,躺在醫院重症室床上垂死的病人,在火燒過來時,可以站起來,抱住大包東西逃命。

這都是發揮潛能的例子。

自己沒有信心,潛能就會被埋沒,使本來擁有的百分之百的能力,隻發揮了百分之幾,甚至百分之一,實在是極大的浪費。

和田一夫憑他對周圍世界的觀察和直覺,做出這樣的比喻,於今已“不幸”地被科學家的研究證實。科學家發現,人的大腦能力,一生中確實隻用到百分之幾。

和田一夫這些形而上的富有哲學意義的思索,並不隻停留在形式上,他以之指導實踐,並身體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