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外交求學卻無路(2 / 3)

這天飯後,加津手腳麻利地拾攝著飯桌、洗餐具。老和田和兒子對坐著,沉默不語,隻聽見老和田抽煙的巴嗒巴嗒聲。

加津忙完,抱著一夫坐在丈夫的身邊,一家人都是愁眉緊鎖。隻有小嬰孩兩隻黑葡萄般的眼珠骨碌碌地轉著,還把胖乎乎的小手放到嘴裏起勁地吮著,間或發出“阿咕、阿哈”的愜意呢哺。

加津忍不住低頭在他可愛的腮幫上親了一口,心中突然湧上一股巨大、堅毅的母性的力量。她抬頭怯怯然而堅定地說出自己考慮很久的想法:“我想也去幫公公賣菜,這樣可以多些收入。”

公公吃了一驚。定了片刻後,斷然說:“你一個女人家,孩子又小,還是算了吧。現在東西也不好賣。”

加津堅持著:“讓我試試吧!我想再去收些水果,多一個人總會好些的。”

說著把求援的目光轉向了良平。良平知道加津是個有主意的人,便幫腔說:“讓她試試吧。”

良平從家裏找了些舊木板,為妻子釘了一輛手推車,連輪子都是廢棄的舊物。上麵可放幾箱水果,還有小嬰孩可坐可躺的位置。加津試了試,滿心歡喜:這回既可和兒子在一起,又找到了一份職業。

於是,未滿月,加津便推著手推車沿街叫賣。

加津心地善良,人緣很好。她的蔬菜水果不但新鮮,而且價錢便宜,份量足,很快便擁有了一批主顧。收入也從開初希望的能養活孩子,到漸漸能頂一個人的工資了。

加津人勤快,嘴又甜。因為價錢便宜,每日的銷量挺大。時常還有鄰居托她幫帶些雜貨,加津也好脾氣地答應下來。

老和田看兒媳婦既沒耽誤孩子,又有了收入,自然也不再反對。

隻是小一夫跟著日曬雨淋,雖說窮人家的孩子粗生粗長、皮皮實實,但委實叫人心疼。一些老主顧便對加津說:“你就不要帶著孩子每天跑,幹脆你就擺在家門口賣,我們到你那裏買吧。”

一語點醒夢中人,和田加津連連稱謝。回去的路上,她想著這個問題,又有了更好的主意。晚上,她便對丈夫說:

“我們不如把家裏這間臨街的房騰出來,開個賣水果、蔬菜、雜貨的店鋪,不是很好嗎?”

一夫的父親想了想,覺得主意不錯,便一口答應,並立即告知了祖父老和田,祖父亦不反對。

這樣,經過簡單的收拾和籌備,和田家的小小蔬菜水果雜貨店便開張了,取名叫八佰伴商店。隻是當時誰也沒想到,這個店會成為一夫父母雙親的終身職業,並在一夫手上發揚光大,成為揚名世界的大企業!

在日語中,八佰屋即是菜店的意思。取名“八佰”用以紀念開初老和田和加津靠一杆稱沿街賣菜,白手起家。八佰伴就是以八佰(菜店)為伴。

這一切仿佛都是冥冥中的天意,就像一夫墜地那神奇的展顏一笑。激於母愛,為了一夫而創建的八佰伴,實在就是上帝安排給和田一夫的人生舞台!

一夫的母親和田加津就像是天生的生意人,有了她的一雙巧手和精明幹練,八佰伴的生意很快便有模有樣了,一個人已有些忙不過來了。

老和田自然不用沿街叫賣了。就連一夫的父親也不再去上那份發不出工資的班,留在小店幫幹些粗重的活兒和賣賣貨。

小一夫呀呀學語、蹣跚學步地成長著。一轉眼,已經長到了3歲。

八佰伴有一批穩定的主顧。加津心眼好,為人熱情,顧客的需求幾乎有求必應。一夫的父親一副好脾氣,心地善良,因而顧客的回頭率幾乎百分之百,新的顧客也不斷增加。

盡管是薄利的生意,但銷路通暢了,收入便不斷增加。一家人的溫飽已不用操心了。

夫妻二人和老和田由衷地感謝這些給了他們衣食的主顧,生意做得更盡心盡力了。

這一天,父親一早便去進貨了。母親忙過一陣子,看顧客漸稀,便忙忙叨叨地裝好蔬菜,準備給一位腿腳不便的老婆婆送去。走時把小一夫抱上小凳坐著,吩咐他說:“你在這兒看店,爺爺一會兒就回來。”

這時,鄰居大叔伊藤秀行來買東西。見大人不在,就逗一夫玩。不料一夫卻一本正經地問他:

“叔叔,你要買東西?”

伊藤秀行見他一副認真的樣子,便笑嘻嘻地逗他:

“我要買一包鹽、一包味素,你會賣嗎?”

一夫一言不發,跳下凳子,從貨架上拿下伊藤秀行所要的鹽和味素,用清脆的童音報出了鹽和味素的價錢,並說,回頭讓媽媽記上帳就行了——那時熱海市仍是賒帳的買賣方式,不用現款交易。

伊藤秀行吃驚不小:“你怎麼知道是這個價錢?”一夫一副滿不在乎的神情:“我天天看媽媽、爸爸這麼賣的!”

伊藤秀行驚歎不已:這孩子太聰明了!和田家出了個經商的天才!

消息不脛而走。後來到八佰伴來買東西的人,不少都要親眼看看這個3歲的孩子。有些顧客還指名讓一夫給他們演示一番。一夫素來頭腦清晰,口齒伶俐,這些要求不過是小菜一碟,他輕而易舉便可表演一番。末了,還是一副寵辱不驚的平靜模樣。

顧客們震驚了!他們一邊嘖嘖稱奇,一邊難掩羨慕喜愛之情。一傳十、十傳百的,一時顧客盈門,營業額大增。

加津鞠躬連連,把熱情的顧客送出門:“謝謝關照,謝謝關照!”心裏高興得不知該怎麼說才好,隻覺得幸福滿得快要溢了出來。

加津信奉“生長之家”的宗教,清晨做“神想觀”時,感謝神的恩賜,並祈求這樣的日子永遠保持!

時序匆匆,幾年光陰一晃而過。和田一夫已是穿著校服的小學生了。幾年間,大弟、二弟、三弟相繼來到世間,和田一家人丁興旺。可喜悅畢竟隻是短暫的,嚴峻的事實是,家中多了好幾張吃飯的嘴。

母親加津和一家人,為了這麼一大家子的吃飯問題更加忙碌了。所幸八佰伴的生意一直平穩,因而雖無多的積蓄,吃飯還不成問題。

和田一夫聰穎、老成,在他身上有著一股超乎常人的沉穩和自信。

一夫的父母都很記得那個台風天的事情。

一個天氣預報有10級大風的日子,加津和良平看看天色還好,便打算到近郊去進些貨,在台風前趕回來。老和田早上便去鄰鎮辦事去了。

不想台風提前登陸。狂風夾著暴雨,一時飛沙走石,天昏地暗!加津和良平夫妻倆歸程受阻。在途中人家避雨時,倆人憂心如焚!家中4個孩子不知怎樣了?但願他們平安、順當,不要出意外才好1加津閉上眼,不敢再往下想。

夫妻倆回到家已是晚上十一二點了,母親立即屋前屋後巡察了一番,發現店鋪門窗緊閉,沒有打濕任何東西。3個孩子已在床上酣然入睡,隻有一夫仍在煤油燈下做著功課。

母親從一夫的敘述中得知,暴風雨來的時候,一夫當機立斷,立即把窗關上了。但門卻因風力太大,關了幾次仍閉不上。一夫於是讓兩個大弟和他一起用力,喊著號子“一二三!”合力把門關上了。

關上門後,一夫又抱著最小的三弟,與兩個弟弟圍桌而坐,給他們講故事。後來總不見父母回來,他又不會煮飯,便靈機一動,從貨架上給他們一人拿了一個蘋果,削給他們吃了,然後讓他們上床睡覺。

聽完一夫的講述,加津高興得淚流不止!一夫不過是個10來歲的孩子,卻能如此地沉穩機警,遇事不亂,處變不驚!母親再三對父親說:“一夫擔得起長子的職責,我們晚年有靠了!”

真可謂從一滴水看見太陽。後來,和田一夫在生活、事業的大風大浪中,不止一次地靠這種非凡的定力和堅定的信心渡過了難關,化險為夷,應驗了母親的預言。

和田一夫天資聰穎,又少年老成,勤奮努力,學業向來出類拔萃,很使父母感到欣慰。

可是這一天,小一夫放學回到家中,情景卻很是異樣:隻見他滿麵通紅,氣咻咻的,臉上有些青紅的傷痕,身上也雜有泥痕草屑。加津一看他這副模樣,又氣恨又心疼,忙放下手中的活兒,持了個毛巾為他擦臉:

“一夫,你這麼大了還不懂事,怎麼搞成這副樣子?”

不料母親這麼一問,小一夫的眼淚立刻像決堤的河水一般,“嘩嘩”地流了下來!他伏在母親的懷裏抽泣不已,邊哭邊哽咽著說:“媽媽,你們為什麼要賣雜貨?”

母親慈愛地為他擦著眼淚,說:“孩子,不賣雜貨我們吃什麼?這就是我們的工作呀!”

“你們為什麼不能像別人父母那樣,當個受薪的職員?害得我在學校都抬不起頭!”

後來,母親從一夫哽咽、斷續的敘述中,總算弄明白了事情經過。原來一夫在考試中得了最高分,老師表揚了他。班裏幾個穿著體麵、自以為有身份的職員的孩子,在放學的路上卻譏笑他說:“雜貨仔,神氣啥!”這已不是第一次了,他們時不時都把“雜貨仔”掛在嘴邊,嘲弄一夫,借此抒發嫉妒的憤懣。

一夫自幼才質過人,心高氣傲,向來不甘矮人一頭,因而對此類譏諷格外敏感:

“雜貨仔又怎麼了?有本事比比看!”

一夫的眼睛都氣紅了,也不管自己是否擅長打架,不管雙方力量懸殊,母親“不要惹是生非”的告誡也已丟到了腦後,一腔少年血,要為捍衛自尊決一雌雄!

Tip:移动端、PC端使用同一网址,自动适应,极致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