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人生如棋(上)(3 / 3)

劉墉笑聲止住,說道:

"看來,要等皇上歸政以後,尹壯圖才有機會複出。"紀曉嵐沒有說話,用眼色示意劉墉止住話題。

等客人們告辭以後,閱微草堂的綠意軒中,隻剩下了劉墉和紀曉嵐二人,才又接上剛才的話題。

紀曉嵐說:"尹壯圖為人迂直固執,即使新皇上繼位,有機會複出,恐怕也難見愛於皇上。"劉墉接著說道:"依我看,倘使沒有和珅之輩從中作梗,尹壯圖定會被重新啟用。我想,和珅依仗皇上恩寵,驕橫跋扈,聖上歸政以後,當了太上皇,和珅會不會有所收斂?"“這也難料。"“你會占星相,你說說看,和珅會有什麼結局?"劉墉問道。

"嗬嗬,我哪裏會占星相,隻是讀了古人的幾本舊書而已。

不過據我看來,他不會有什麼好結果的。古人詠蟹詩說'水清詎免雙螯黑,秋老難逃一背紅',你等著看吧!"“是嗎?你我都是古稀之人,還能看到那一天嗎?"“能看到,老兄身子骨這般硬朗,位列仙班,要待十年之後,石庵兄,你可不要操之過急呀!我等還要'吃螃蟹'呢!

啊?嗬嗬嗬"

“哈哈哈"

兩人開心地大笑起來。

說話已是乾隆六十年九月,乾隆要學堯舜禪位的榜樣,準備在臨政滿六十年之時傳位給嗣皇帝,自己去當太上皇。在諸皇子中,第八子永璿,性行乖戾,屢失上意,第十一子永瑆,柔而無斷,第十七子永璘,輕佻無威信,作為皇位繼承人,乾隆都不滿意。第十五子顒琰,為人慎重,處世剛明,度量豁達,相貌奇偉,在內外大臣中享有威望,最為乾隆寵愛,因而被選為皇位繼承人。

在宣布冊封諭旨的前一天,也就是九月初二,和珅探聽到嘉郡王顒琰將被冊封為皇太子,便盤算著如何討好嘉郡王,於是他來到毓慶宮,求見嘉郡王。

嘉郡王對和珅驕奢淫逸、飛揚跋扈、貪贓枉法的事,早就有所聞,心中十分憤恨,但礙於父皇的庇護,一時也將他奈何不得,隻在心中罵道:"這個奸賊!小王總有一天收拾他。"當時嘉郡王就悄悄地打發人到各省去,把和珅家人在外麵招權納賄的事,一樁一樁地察訪出來,記在冊子上,預備將來查辦他。因為心裏討厭,平日也少和他來往。如今聽說和珅親自上門求見,嘉郡王覺得十分詫異:又因他是父皇第一個親信的大臣,又不好怠慢他,隻好迎出去相見。

和珅見了嘉郡王,搶上來打了一躬,開口便說:“恭喜王爺!"接著從袖子裏拿出一個玉如意,雙手獻上。嘉郡王接了如意,心中更加詫異。

原來當時宮中有個規矩,凡是秀女們中了封為妃子,或妃子們晉封皇後,向她賀喜的人不便明說,見了麵獻一個如意,暗地裏報一個喜信的意思。如今和珅要討好嘉郡王,也來獻個如意,暗地裏報上一個喜信。

嘉郡王見了如意,便說道:"小王有什麼喜事?卻要煩相國大駕?"和珅接著又打了一躬,悄悄說道:"王爺還不知道嗎?如今皇上已內定傳位給王爺了,皇上昨天曾和下官商量過,打算在六十年上,讓位給王爺。"嘉郡王聽了,心中雖止不住歡喜,但因為和珅竟敢參與宮廷內部的機密,心中更是嫌惡他。但麵子上要過得去,免不了說幾句感激的話,把他送了出去。回進宮來,心中暗暗罵道:"這個老奸賊,又到我這裏賣弄玄虛。好吧,將來叫你嚐嚐我的手段。"和珅卻以為自己巴結上了新皇帝,一路上沾沾自喜。

第二天,乾隆帝果然下諭詔說:

"朕即位之初,便對天立誓:如能在位到一周花甲的年數,便把皇位傳給太子,不敢和聖祖在位六十一年之數相同。如今已是乾隆六十年,朕已遵照列祖成例,把太子的名字寫好,預藏在正大光明殿匾額後麵。

立刻派人到正大光明殿去,把儲藏太子名字的金盒取下來,當著滿朝文武大臣的麵兒打開。上麵寫道:"冊立皇十五子嘉郡王顒琰為太子,以乾隆六十一年為嘉慶元年。"承宣官當殿把詔書讀過,文武百官,一齊跪賀,退下朝來,又趕到毓慶宮去給太子賀喜。和珅在朝賀的人員中,更顯得得意洋洋。太子見了他,一如既往。

眼看就到了傳位的日子,和珅察覺到嘉慶帝對他不太喜歡,有事常把劉墉、董浩、紀昀召去商量,這幾個人都是他的死對頭,心中十分不舒服。但他想即使皇上退位當了太上皇以後,那說話也是算數的,仗著太上皇的勢力,新皇上也無奈我何。將來太上皇過世,我就來個辭官不做,頤養天年。

為了不讓嘉慶帝立刻執掌大權,他暗暗地慫恿乾隆帝傳位不傳璽,對嘉慶帝加以限製。

皇上果然聽了和珅的話,元旦這天早朝,舉行禪讓大禮,宣布乾隆皇帝退位,皇太子顒琰繼位,改年號為嘉慶。當宣布授璽時,麻煩出來了,軍機大臣和珅站出來宣讀乾隆諭旨:"朕於今日傳位於皇太子顒琰,猶思傳璽一節乃為最要,特定日後另行慶典。"這道諭旨一出,整個太和殿亂做一團,亂哄哄的議論聲打破了這裏往日的威嚴。剛坐上皇帝禦座的顒琰不知如何是好,一時呆呆地愣在那裏。

這時聽到大臣中一聲高喊:

"當今安有無大寶之天子?"

聲音一出,亂哄哄的太和殿立刻安靜下來。人們尋聲而去,此人正是內閣大學士劉墉。

押班主按禮儀的禮部尚書紀昀,剛才看授璽一節沒有按他事先起草的授受禮舉行,一時也沒有了主意,這時看劉墉站了出來,心裏立刻鎮靜了,當即宣布:"傳璽另行頒禮,與祖製有違,待禮部奏請皇上,傳璽一體舉行,賀禮暫停。"太和殿裏又亂了起來。

紀曉嵐走出太和殿,劉墉緊跟了出來,他倆要一同入寧壽宮覲見太上皇。

見到乾隆,二人一同跪拜,紀曉嵐說道:"啟奏陛下,傳璽一節改行頒禮,群臣議論紛揚,言說不合古製,紀昀以禮部之責,奏請陛下授璽,陛下英明萬古,早做決斷,以平文武百官之議。"乾隆對這乃早有預料,坐在那裏不急不忙,也不講話。他其實心裏清楚,哪有傳位不傳璽的道理?隻是禁不住和珅的竄掇,對執掌了六十年的國璽戀戀不舍,在前一日寫下了諭詔。到今天早晨,心想這樣做實在太不合適,心中又猶豫起來。

劉墉、紀曉嵐兩人跪在地上不起,隆帝也不說話。於是劉墉奏道:"陛下臨禦六十載,親政愛民,國泰民安。今日陛下不能絕係戀王位之心,則傳禪可止。傳禪而不與大寶,則天下聞之,謂陛下何如?蒙請陛下聖裁?"事已至此,乾隆也十分尷尬:不傳位吧,已經不行了;當個逍遙自在的太上皇吧,又舍不得手中的權力;不傳大寶,這傳禪大典就無法舉行下去,也招架不住這幫老臣的勸諫,眼前的劉墉、紀昀,是自己寵愛的老臣,急得不要命地力爭,再堅持下去,豈不逼得天下大亂?

思慮再三,最後乾隆同意交出玉璽,但同時給嘉慶定下手諭:所有一切奏章,都須送朕閱看,既便是軍國大事,也須由嘉慶皇帝去請過太上皇訓,才可以執行。

太和殿裏早已經等急了,大臣們一看劉墉和紀昀真的把大寶從寧壽宮抱了出來,立刻變得鴉雀無聲,個個目瞪口呆,隻聽禮部尚書紀曉嵐說道:"宣太上皇聖旨。"文武百官立刻跪下聽旨:"朕原想在禪禮之日,親手傳璽,不料近日欠安,不能親行頒禮,擬頒禮遲行。又思傳位不傳大寶,史無前例,特賜傳璽之禮一體舉行,自今而後,朕不再禦太和殿。欽此。"聖旨宣畢,大臣們立刻歡呼:"太上皇萬歲,萬萬歲!"傳禪之禮隨之告畢,一場中國曆史上鮮為人知的鬧劇,就這樣拉下了幃幕。

嘉慶帝登極以後,心中十分感激劉墉和紀曉嵐,以寶冊元老對待,而除治和珅的念頭,一天更比一天強烈。

轉眼到了嘉慶四年的正月初三,乾隆死在乾清宮。初四,嘉慶便降下諭旨:褫去和珅軍機大臣,九門提督等銜,命他與福康安晝夜守在直殯殿,不得擅自出入。

滿朝的忠正大臣終於等來了奏劾和珅伸冤出氣的機會,誰也顧不得去考慮如何追悼先皇,料理殯事,卻紛紛上疏,言舉和珅的種種罪行,幾日內,嘉慶帝收到大臣們的奏折上百件。

正月初八,嘉慶帝下旨,命成親王、儀親王帶禦林軍捉拿和珅,又怕路上有人劫奪,又派禦前侍衛勇士阿蘭保,沿路保護,把和珅一直拖進刑部大堂。嘉慶帝派吏部尚書、體仁閣大學士劉墉,軍機大臣刑部侍郎董浩,會同八王爺永璿等嚴刑審問。和珅讓大刑一伺侯,立刻疼得哭爹喊娘,熬不過,隻得一一招供。同時嘉慶又派人查抄和珅及其家人的家產。並宣布和珅罪狀,要求地方督撫設罪,繼續揭發檢舉。

劉墉吩咐人給和珅釘上鐐銬,收進大牢,然後把審問的情形,一一向皇上奏明。

十五日,嘉慶帝下諭,宣布和珅二十條罪狀:"朕於乾隆六十年九月初三日,蒙皇考冊封皇太子,尚未宣布諭旨,而和珅即於初三日即在朕前先遞如意,漏泄機秘,居然以擁戴為功,其大罪一。皇考在圓明園召見和珅,伊竟騎馬直進左門,過正大光明殿、至壽山口,無父無君,莫此為甚,其大罪二。又因足疾,乘坐椅轎,抬入大內。肩輿出入神武門,眾目共睹毫無忌憚,其大罪三。並將出宮女子娶為次妻,罔顧廉恥,其大罪四。自剿辦教匪以來,皇考盼望軍書,刻縈宵旰,乃和珅於各路軍營遞到奏報,任意延擱,有心蒙蔽,以致軍務日久未竣,其大罪五。皇考屈躬不豫時,和珅毫無憂慽,每進見後,出向外延人員敘說,談笑如常,喪心膽狂,其大罪六。昨冬皇考力疾披章,批諭字畫間有未真之處,和珅膽敢口稱不如撕去,竟另行擬旨,其大罪七。前奏皇考禦旨,令伊管理吏部、刑部事務,嗣因軍械銷費,伊係熟手,是明又諭命兼理戶部題奏報銷事件,伊意將戶部事務一人把持,變更成例,不許部臣纂改一字,其大罪八。上年十二月內,奎舒奏報循化、貴德之廳賊番,聚眾千餘,搶奪達賴喇嘛商人牛興、殺傷二命、在青海肆劫一案,和珅竟將原奏駁回,隱匿不辦,全不以邊務為事,其大罪九。皇考升遐後,朕諭命蒙古王公未出痘者,不必來京,和珅不遵諭言,命已未出痘者俱不必來京,全不顧國家撫綏外藩之意,起居心實不可問,其大罪十。大學士蘇淩阿兩耳重聽,衰邁難堪,因係伊弟和琳姻親竟隱匿不奏。侍郎吳省蘭、李潢、太平卿李光雲皆曾在伊家教書,並保舉卿階,兼任學政,其大罪十一。軍機處記名人員,和珅任意撤去。種種專擅不可放掉,其大罪十二。

昨將和珅家查抄,新蓋楠木房屋,僭侈逾製,頗多寶閣及隔段式樣,皆仿照寧壽宮製度,其園囿點綴,意與圓明園蓬島瑤台無異,不知是何肺腑,其大罪十三。薊前墳瑩,居然設立享殿,開置隧道,致附近居民,有和陵之稱,其大罪十四。

家內所藏珍寶內,珍珠手串竟有二萬餘串,較之大內,多至數倍,並有大珠,較禦用冠頂尤大,其大罪十五。又寶石頂前非伊應戴之物,新藏其寶石頂,有數十餘個,而整塊大寶石,不計其數,且有內府所無者,其大罪十六。家內銀兩及寵物等件,數逾千萬,其大罪十七。具有夾牆,藏金二萬六千餘兩,私庫藏寶六千餘兩,地窖內並有埋藏銀兩百餘萬,其大罪十八。附近通州、薊州地方,均有當鋪錢店,查計資本,又不下十餘萬,以首輔大臣下與小民爭利,其大罪十九。伊家人劉全,不過下賤家奴,而查抄資產竟至二十餘萬,並有大珠及珍珠手串,若非縱令需索,何得如此豐饒,其大罪二十。其餘貪縱狂妄之處,尚難盡數,實從未罕見罕聞者"一時間,和珅的案子成為人們關注的中心,紛紛互相傳告。紀曉嵐的家中,成為一個信息站,一些平素跟他要好的官員都集中他這裏來打聽消息。他這裏的消息又快又準;因為劉墉、董浩都是他的好友,軍機大臣劉權之,又是他的門生,都參與審訊和珅一案。紀昀是禮部尚書,雖無緣參與,但其動靜,他了解得一清二楚:他派人給劉墉送去一封請柬:備好蟹宴,敬請石庵;倘若來遲,蟹湯喝幹。

劉墉正忙著審訊和珅,一見請柬笑了。心想這紀春帆又打聽消息來了,揮筆寫下幾行字:螃蟹已拿,我等嚐鮮。

唯餘一爪,遺公解饞。

然後找出一份事先抄錄的查抄和珅家產清單,交給來人一並帶回。

紀曉嵐拿過清單,展開與眾人觀看:

已抄出家產計:

上赤金八十萬兩,值銀一千二百八十萬兩;中赤金三百五十萬兩,值銀一百二十五萬兩;一切金器爐灶,值銀一百七十九萬兩;人參一百六十斤,值銀七十八萬二千兩;大珠一顆,值銀一千五百萬兩;珍珠二百二十串,值銀二千六百五十萬兩;散小珠值銀二百四十萬兩;散銀二十四庫,計二千四百萬兩;寶石頂六十八個,值銀六十八萬兩;大塊寶石四十二方,值銀一百六十八萬兩;珊瑚瑪瑙值銀八十五萬兩;貓兒眼密脂綠鬆石值銀一百二十四萬兩;古玩器物值銀三百七十二萬兩;五彩各色寶石值銀八百四十萬兩;皮錦夾單紗衣二萬六千餘件,值銀七十二萬三千萬兩;大小貂皮五千九百餘張,值銀六萬三千兩;粗細裝修陳設等件,值銀一百六十萬兩;銀號十處,本銀一百六十萬兩;當鋪十二處,本銀一百萬兩;房屋三千四百四十三間;樓台、更樓一百一十八座;"人們一邊看著,一邊不住驚歎。

紀曉嵐暗暗想道:怪不得那年直隸、山東鬧災,我和劉墉敲了他一杠子,讓他拿了二十萬兩,後來沒聽他說什麼,原來在他來說,九牛不及一毛埃這個奸賊!

正月十八日,嘉慶皇帝傳下聖旨說:

"姑念和珅是首輔大臣,於萬無可貸之中,免其肆市,著加恩賜令其自荊"劉墉等人到刑部大堂,把和珅從大牢裏提出,驗明證身,把聖旨宣讀給他聽。

和珅拜過聖恩,眼淚直淌。昔日驕橫跋扈、不可一世的宰相,今朝成了狼狽不堪的可憐蟲。劉墉忍不住好笑,對他說道:"和相國,皇上賜你自盡,太便宜你了。你死到臨頭了,應該有所題留啊,給你拿筆硯來,寫首絕命詩,怎麼樣?"和珅到了這時候,還是那樣恬不知恥,竟然真的拿起筆來,寫下了他的絕命詩:五十年來幻夢真,今朝撒手謝紅塵。

他時水汛含龍日,

認取香煙是後身。

立刻,上來幾個番役,把他架到一間用刑的空屋裏,用一條吊在屋梁上的白綾子,完成了他此生中最有意義的一件事兒。

紀曉嵐對於近日所聞之所聽之諸事細細想來,頗有一番感觸。他想到和珅由一個無功受祿的小人,成為聚榮華與富貴於一身的權貴;他想到身邊好友的悲歡離合,生死遭逢;他想到宦海的升遷沉浮,失意與得誌;他想到自己幾十年間在官場上的境遇和感受,有時歡暢淋漓,有時毛骨悚然,有時不得不在人前逢場作戲;複又想到歲月倥傯,時光荏苒,不覺自己也告別了繁花似錦之春,日漸走向了草木凋零的衰老之秋。於是,他不覺發出一聲長歎。人世嗬,真如雲流沙湧、浪起帆轉一般。看來,無論是勝者,還是敗者,無論是貧者,還是富者,無論是褒是貶,也不分你我和他人,皆在此間嗬。

人生是盤棋,這就是:作為本身來說,即是觀弈者,也是舉弈人,更是棋盤中的任人擺布的一顆棋子而已嗬。

大概,他的這種心情為後世人所發現,並同樣產生感慨,遂有人寫了這樣一詩:人生觀弈二者同,人生即置弈盤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