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對美好鄉村建設的思考(3 / 3)

四、整合外力,激活內力

推進美好鄉村建設,統籌城鄉發展是前提,建設“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工農互惠、城鄉一體”的新型城鄉工農關係、讓廣大農民平等參與現代化進程、共同分享現代化成果是基礎。首先,要按照中央統籌城鄉一體化發展的要求,省、市、縣三級迅速行動起來,切實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真正做到公共財政更廣地向農村覆蓋,公共服務更快地向農村延伸,公共資源更多地向農村傾斜。其次,抓住統籌城鄉綜合改革的新機遇,將美好鄉村建設與統籌城鄉綜合改革相結合,促進城鄉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和優化配置。再次,進一步整合財政資源,形成資金合力。一是注重財政引領。加強預算管理。加強預算的前瞻性、預算的嚴肅性和預算執行的剛性。從預算編製環節入手,以中心村建設規劃為依據,超前謀劃,科學安排,認真製定美好鄉村建設概算。美好鄉村建設概算不得隨意更改,專項資金的撥付嚴格按照概算執行。二是強化部門配合協調。要充分發揮財政部門在整合資金支持美好鄉村建設中的職能作用,切實履行好牽頭責任,主動與涉農項目主管部門溝通會商,構建橫向互動的工作推進機製,確保涉農資金整合工作高效有序推進。要做到聯合製定整合方案,聯合確定項目資金,聯合組織項目實施,聯合開展監督檢查。三是整合各項資源。對國家農業項目、土地整治、小農水、農業綜合開發、“一事一議”、農民創業增收等各項涉農資金,建立統一的協調機製,保證資金使用統一有序,集中投入。

美好鄉村建設,單靠外力輸入是不可能持久的,關鍵在於要激活鄉村建設的內在發展活力。因此,美好鄉村建設必須注重體製機製創新,尤其要探索建立長效永續的建設和發展機製,做到“形神兼備、內外兼修”。

建設美好鄉村,基本出發點和落腳點還是促進農民增收致富,使廣大農民更廣泛、更深入地參與到鄉村的各項建設事業中來。因此,應鼓勵農民創業,大力發展鄉村產業,產業的發展應體現鄉村經營理念,通過空間改造、資源整合、人文開發,達到鄉村的永續發展。可根據村莊生活環境進行個性化塑造和特色化提升,因地製宜形成山水風光型、生態田園型、古村保護型、休閑旅遊型等多形態、多特色的美好鄉村建設;可通過整合土地資源、跨區域聯合開發、以股份製形式合作開發等多種方法,大力實施產供銷共建、種養植一體、深加工聯營等產業化項目;可通過村企共建、城鄉互聯實施一批特色旅遊業、商貿服務業、高效農業項目,讓更多的農民實現就地就近創業就業。此外,還可以開展市場運作,以市場為導向,建立多方籌資,共建共享的投入機製,引導企業等社會資本積極參與美好鄉村的建設,實現互惠互利,合作共贏。同時還應鼓勵村民自籌資金,鼓勵在外經商、工作或親屬捐贈資金,支持美好鄉村建設。

(作者單位:繁昌縣委黨校)

責編: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