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普通高等院校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教學問題剖析及對策研究(3 / 3)

3.2 教學過程中對學生學習成就感的體驗關注不足

所謂學習成就感,實際上是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的一種積極的情緒體驗,是在取得成功,達到願望,實現自我價值,得到認可時產生的滿足感和喜悅感。這種發自內心的滿足感與喜悅感,是他們感受學習趣味性的一種最強烈的方式。當前絕大部分普通高等院校的教學評價機製不完善,很多教師認為,教師隻需簡單地將所要講授的知識講解清楚就可以了,學生學與不學,學得好與不好與己無關,有時候學生根本聽不懂,但教師還是一成不變地按教學計劃實施教學。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內容的連續性,決定了如果前麵的知識沒有理解,後麵的課程內容將更加難以掌握,這樣,學生就會感受到更多的挫敗,而不是成就,在挫敗感籠罩下,學生很難體會到本門課程的趣味性。

那麼在普通高等院校針對這門課程,教師如何幫助學生獲得成就感呢?除去普通意義上的提高教師授課水平外,筆者還摸索出以下兩點思路。

在學習初期,教師可以要求學生用抄寫原代碼的方式來熟記C語言的語法細節。記憶是任何一門學科學習的必要手段。普通高等院校的學生,大部分在課後不會主動去記憶語法格式,教師可以通過這種方式來強迫學生去記憶,讓他們盡快地去熟悉語法格式。這樣在上課時,學生就會大大降低因為語法細節不熟悉而產生的挫敗感,相反成就感會大大增加。

學生間的學習素質是有差異的,麵對這種差異,很多教師都提出了因材施教策略,這固然是對的,但關鍵是在同一個課堂裏如何因材施材。比較可行的方式是:教師在設計學習目標時,根據難度級別分為幾個教學要求,教學時先從低難度的要求開始講授,這一要求的內容,絕大部分的學生能夠掌握,極個別學習較差的學生,多花一點精力也能掌握,通過降低難度,讓所有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的體驗,這種內在的學習成就感會賦予他們繼續學習的動力;接著教師把要求適當提高,難度級別也相應加大,注意難度提高的梯度不可過大,還是得保證絕大部分的學生可以掌握;課後可以把這個問題的要求繼續提高、難度繼續加大,讓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去鑽研。

例如在講授C語言冒泡排序時,可以先按第一層要求來講解,在黑板上分析從前往後進行比較這種思路,這一思路是非常簡單的,每個同學都可以掌握;再提出第二層要求,將這種冒泡排序用C語言來實現,通過對這層要求的分析,讓學生明白為什麼要用數組,兩層循環各自的作用是什麼等關鍵知識點,這兩層要求要讓每一個學生都能達到,讓學生獲得學習成就感;接著提第三層要求,冒泡排序如果從後往前進行比較,那麼應該如何實現,這時需要教師指明思路,簡單講解後交給學生自己去實現程序,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因為有前麵的成就感作為自我獎勵,學生一般願意去研究第三層要求;最後提出第四層要求,當全部數據已經按要求排好時,如何提前結束排序過程。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表揚學習成績差但是已經達到第一層和第二層要求的學生,讓他們也能獲得久違的學習上的讚美與肯定。

4 結束語

筆者在多年的實踐教學過程中,采用以上辦法收到很好的效果,教學中氣氛融洽,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高,都能較好地掌握本門課程的主要知識。凡是計算機語言類教學的課程,都有共同的特性,本文提出的教學中的問題,在普通高等院校的其他計算機語言類課程的教學中也同樣存在,所以,本文提出的教學思想也同樣適合於其他計算機語言類課程的教學。

參考文獻:

[1] 嚴蔚敏,吳偉民.數據結構(C語言版)[M].清華大學出版社,2011.

[2] 譚浩強.C程序設計(第四版)[M].清華大學出版社,2011.

[3] 葉聖陶.葉聖陶語文教育論集[M].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