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普通高等院校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教學問題剖析及對策研究(2 / 3)

筆者曾經就這門課的教學情況調查了廣西崇左市的兩所高校——廣西民族師範學院和廣西理工職業技術學院,發現在43名教師中,有39位教師授課時主要依賴課件(如PPT)來講授,很少動手寫代碼,所占比率為90.7%,而這些教師普遍反應這門課教學難度大,學生難以理解。這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教師授課時過於依賴課件,導致學生預習和複習鞏固時,下意識地去翻閱課件而不是動手編程實踐。普通高等院校的絕大部分學生即使動手實踐,也隻是簡單的把教師的代碼複製粘貼到編程環境下進行運行,僅滿足於基本看懂並且運行通過這一層次,這一層次離真正掌握所學知識還差的很遠。

教師在上課時,如果能脫離課件,將主要代碼當場編寫出來,並結合代碼與注釋講解語法細節,這樣做既可以加深學生的記憶,又可以無形中培養學生動手編寫程序的意識。那麼,學生在預習與複習鞏固時,就會以編程實踐為基礎進行學習,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筆者做過一次實驗,在兩個學生人數與整體素質相當的班級講授這門課,其中A班依據課件進行講解,很少現場編程示範,課後把課件發給學生進行鞏固複習。在B班以現場編程的方式來講解,在關鍵的地方用注釋的方式來說明,課後將代碼與課件都發給學生。期末兩個班在同一個考場測驗,A班的平均成績為67.8分,B班的平均成績為73.6分,相差5.8分。在對教師授課滿意度反饋這一項,A班對教師的平均授課滿意度為89.2分,B班為93.6分,相差4.4分。

2.2 對學生編程錯誤處理能力的訓練不足

C語言初學者,困擾他們最多的是編譯與連接時出現的錯誤;在入門後的提高階段,困擾他們最多的是運行時出現的邏輯錯誤。如何解決這兩類錯誤,對他們來說這是兩個很大的挑戰。因為錯誤提示都是英文,普通高等院校的理工科學生英語水平普遍不高,很多同學對英文的錯誤提示有畏懼心理,不能堅持讀懂這些錯誤提示進而解決錯誤。故C語言的教師,幫助學生消除對英文錯誤提示的畏懼心理,提高學生解決錯誤的能力,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教學目標。但是很多教師忽視了這一點,他們一般在上課前把代碼寫好,上課時把代碼複製到編程環境下執行,在整個編譯、連接、運行過程中避免出現錯誤,忽略了對一些典型錯誤的講解。並且有些教師在學生動手編程的過程中,不進行有效地監控,對學生的錯誤不進行指導,這時相當一部分意誌薄弱的學生,就會有挫敗感,不斷積累的挫敗感會擊垮他們學習的信心。

如何達到這一目標值得我們思考,對於編譯與連接時的常見錯誤,首先,教師在編程示範時,可以在特定情景下故意寫錯,然後帶著學生查看錯誤提示,教會學生解決這一類錯誤。比如在第一節課時,在程序正確運行後,教師可以故意將一個英文標點改為中文標點並遺漏一個分號,帶領學生看錯誤提示時,讓他們把其中常見的英文單詞熟記於胸,通過這種方式教會學生解決這兩類錯誤。對於學生普遍遇到的錯誤,可以把學生遇到的錯誤代碼針對全班同學進行講解。對於學習後期經常遇到的邏輯錯誤,應當教學生使用輸出語句和斷點調試這兩個非常有用的方法來排除錯誤。

教是為了達到不需要教[3],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教師的引導下,如果學生具備了C語言的基本知識和基本的解決錯誤的能力,就代表學生具備了自學的能力,這時教師就可以多引導學生自學了。

3 教學過程中對學生趣味性體驗的重視不足

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學生趣味性體驗的重視不足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麵。

3.1 教態語態不夠活躍,教學氣氛沉悶

很多教師教學設計不嚴謹,對教學過程中的起承轉折和教學內容重點難點沒有很好地設計;而為體現教師的尊嚴和課堂的嚴肅性,教態過於嚴謹,缺失生動性,語言表述過於學術化和專業化。這門課程內容本身並不生動,如果以這樣的教態進行教學就更容易出現教學氣氛沉悶,學生聽課疲倦的情況,如果學生學習主動性較差,其內在的學習驅動力不足,他們很容易對這門課失去興趣。

成功的課堂應該是:教學設計嚴謹,教態語態生動。教師在教學前要進行嚴格的教學設計,實施教學環節時,應當在教態語態上放鬆,盡量用生動形象的口語來教學,現舉一例如下。

變量對於C語言初學者是一個比較難掌握的概念,學生應當理解變量的如下幾層含義:變量是用來保存值的,變量裏的值是可以隨時改變的;變量裏隻能保存一個值;變量有類型的區別;變量的地址與名字的區別。通過教學前的嚴格設計,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這麼來講授:一個變量就像教室裏的一個座位;變量是用來保存值的,座位上坐的人就相當於變量裏保存的值;一個座位上隻能坐一個人,變量裏隻能保存一個值,教師來給你調試錯誤時,你就得讓座,第二次給變量賦值時,新值就把原來的值替換了;每一個座位有一個編號,如01,02等,每一個變量有一個內存地址,如oxfff1,0xfff5等;這些地址不好記憶,我們再給變量取一個容易記憶的名字,比如sum、max等,對應地我們可以把這個座位叫做“龍椅”、“太師椅”等。此時,學生往往就會哄堂大笑,但學生的歡笑聲並不代表他們已經真正理解了這個概念,這時教師要把學生的情緒由興奮引導到平靜,思考變量與座位之間的關係。學生放鬆過後,一般願意去思考,並且能深刻地理解變量這一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