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終於明白了。他深沉地說:“朋友們,這難道還不清楚嗎?馬格拉夫讓我們得到的,是我們的生命啊!如果沒有這口箱子,沒有我們那些諾言的約束,我們能活著走出叢林嗎?”
點滴哲理
信守諾言的約束,重視團體的力量,永遠懷有必勝的信念等信條是人生的無價之寶,借助它們,你可以穿越任何“原始森林”,到達理想的目的地。
把目光投得更遠
在過去航海的年代,曾經有一位第一次出海的年輕水手。當船在北大西洋遇上大風暴的時候,他受命爬上高處去調整風帆使它適應風向。在他向上爬的時候,他犯了個錯誤——低頭向下看。顛簸不定的輪船和波濤洶湧的海浪使他非常恐懼,他開始失去平衡。正在這時,一位有經驗的水手在下麵向他大喊:“向上看!孩子,向上看!”這個年輕的水手按照他說的話做了以後又重新獲得了平衡。我們若是把目光隻放在眼前,那麼未來就難以掌握,我們若是想獲得長久的快樂,那麼就要忍受暫時的痛苦。大多數人在作決定時都隻考慮眼前而不考慮未來,結果快樂沒得到卻得到痛苦。事實上,人世間一切有意義的事若想成功,那就必須忍受一時的痛苦。你必須熬過眼前的恐怖和引誘;按照自己的價值觀或標準而把目光放在未來。本來任何事都不會使我們痛苦,而真正使我們痛苦的是對於痛苦的恐怖。
點滴哲理
哲學家蒙田說:“若結果是痛苦的話,我會竭力避開眼前的快樂;若結果是快樂的話,我會百般忍耐暫時的痛苦。”當你的眼睛盯著目標的時候,你實現目標的機會就非常大。無論這個目標是什麼,情況都是如此。
付諸行動最重要
大家一定都看過電視上的烹飪節目。許多人可能產生過這樣的疑問:這個食譜和這個節目有什麼了不起的呢?你可能會想:我做的菜可比電視這個絮絮叨叨的人強多了。那麼,為什麼是那個人上了電視而不是你呢?你也許會想,或許是那些有特殊才能的人才有機會上電視吧。不管怎樣,結果是他上了電視而你卻沒有。那麼一個人怎樣做才能夠成功而充分地自我展示呢?實行上在成功的人與不太成功的人之間隻有一個小小的區別:那就是成功的人動手去做了,而不成功的人一直在猶猶豫豫。成功的人不會去想:“那樣做後果會如何呢?”他們想的是:“為什麼我不去做呢?”
著名的“紅色男爵”曼弗雷德·馮·理查多,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最好的戰鬥機飛行員,但是他本來是個騎兵。有一天,他想:“我為什麼不去開飛機呢?”他這樣想了。也這樣做了。他改行的經曆起初很失敗。在訓練中他摔了好幾架飛機,上級差一點就開除了他這個自以為會飛的騎兵。但是他從來沒有懷疑過自己。一旦傷愈,他就登上另一架飛機開始訓練,直到掌握了全部技巧。他人的批評和意見沒能影響到他的自信,他全身心地投入了飛行事業,取得了出人意料的成功。
點滴哲理
如果你一直都有一個願望,不妨先問問自己:“為什麼我不去做呢?”然後,從現在就開始去付諸行動直到實現它。實際上,隻要你肯努力,就已經具備了成功所需的條件。
比別人更投入地工作
現在一個人10年換6次工作都很常見。但1966年的華爾街完全不像現在這樣。那時的人並不跳來跳去,人們常常把自己的一生和某個公司聯係在一起。
從布隆伯格被所羅門公司錄用的那一刻起,他就認為自己是一個“所羅門”人了。許多大公司貪求與眾不同的門第、風格、語音和常春藤聯校的教育背景,而所羅門更看重業績,鼓勵實幹,容忍異議,對博士生和中學輟學生一視同仁,布隆伯格感到很適應,他覺得那正是適合他的地方。
那時的職員都接受雇主的保護,這是因為,在那時的華爾街,重要的是組織而不是個人。
當時的布隆伯格認為:如果你能進入一個投資銀行公司——對不是創始家族的繼承人來說,可不是一件容易事,你會把它看成是終生的職業。你會一直幹下去,最終成為一名合夥人,然後在年紀很大時死在一次商務會議當中。
布隆伯格說:“我永遠熱愛我的工作並投入大量時間,這有助於我的成功。我真的為那些不喜歡自己工作的人感到惋惜。他們在工作中掙紮,這麼不快活,最終業績很少,這樣他們就更憎惡他們的職業。在這短短的一生中有太多令人愉快的事情去做,平日不喜歡早起就幹不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