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去看了馮小剛的《1942》,心情無比沉痛,在末日麵前,任何人都是無力的,不論他們曾經是何身份,有著怎樣的精神和追求,因為他們首先是作為一個人。1942網上褒貶不一,我覺得對於這種片子是無需去多加深究的,至少,它讓我們知道了那麼一段悲痛的曆史,讓我們從中感受到一些靈魂深處的東西,這就夠了。它在上映的第一周就拿下了2億票房,這已經說明了一切。
關於1942的一些思考:
關於對童子軍旗隊
那段不是感人,是啪啪的打臉呀。你沒有覺得衣冠楚楚的童軍和衣衫襤褸的星星、鈴鐺很不協調? 星星是一個階層,鈴鐺是一個階層。他們都毀滅了。隻有KMT身邊一小撮自己人的子女,才象活在另一個世界一樣;她們要是在河南,她們活的下去嗎?
我覺得範東家這個視角選得很好,範東家從一開始可是個家裏有槍,兒子強奸佃戶女人的劣紳或者半劣紳哦。 他們都活不下了,隻有委員長身邊一小撮人還在自娛自樂。 對土財主 1942範財東這條線索,就是中小地主這麼一步步徹底完蛋的線索。 這條線索反映了民國後期另外一個問題:中小地主的全麵破產。如果說清末到民國還是地主的劣紳化的話,如今連中小劣紳也完蛋了。 開頭那個強奸佃戶老婆,熟練開槍殺人,想著從縣裏喊兵來把饑民一網打盡的範東家可不是什麼良善之輩,他們就是基層的穩拿。 KMT最終的覆滅,就是連他的階級基層,哪怕中小劣紳這樣的穩拿那被他拋起了。
KMT內部
比如這邊剛斃了小老鼠,那邊李主席就要拿糧食換金條上下打點去了。轉手350萬斤就沒了。一個省主席都要如此上下打點,那麼下麵呢? 國軍的軍容是威武了些,但和他們後來的作為比起來很有喜感。加上壯丁和虐待士兵好不好呢?至少視覺效果來講沒有現在這麼諷刺--蔣鼎文出陣那段那氣勢、那造型、那口號,嘖嘖。也是全局的點題之段。
所謂劣根性
全劇能看出劣根性來?那就是內心陰暗了。無論是範東家、瞎鹿家還是拴柱,每個人都各有各的缺點、可惡和矛盾。但絕不愚昧也絕不陰暗。凡是這個視角的沒有一個是壞人。唯一做過的作奸犯科無非是偷白修德的驢而以--這人性哪裏劣根哪裏弱點了? 這裏的人性光明極了,始終懷有承受和希望。範東家全家救剩他一個,親手捂死了孫子,原以為終於崩潰了,結果撿到“我奶奶”之後又複活了。這種承受的堅強和不滅的希望怎麼不是人性了?
蔣公。
平心而論,蔣公這個角色感覺不是壞,而是鄙夷。從頭到腳虛偽造作。 整個國民政府全劇的形象都是假,各個角色從頭到腳都是在演戲。自己演戲給自己看。 難怪要被叫花生米。片子裏的蔣公就是個裝腔作勢其實全無擔當的花生米,無足輕重的人物,虛偽透了。 這個人物恨不起來,雖然三百萬人的死他負有最大責任。隻是從骨子裏的鄙夷-冷血和無恥都不敢光明正大的花生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