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畢業於廈門大學的英語專業,希望能在國際教育交流領域創出一番事業,目前任職於國內某高校涉外部門。在正常工作之餘,他利用業餘時間自學了市場營銷和電子商務等課程,而且主動承擔起部門網站編輯和國際交流活動策劃等工作,並且成功組織了各項活動。通過努力,網站的質量也受到上司的好評。
幾年後,由於部門管理的混亂,他自己也感覺這樣繼續工作毫無前途可言,便跳到一家國際教育發展投資公司做市場調研員,開始了每天在外跑業務的生活。我同學隻用了一年多的時間就成為公司的業績標兵,並升職做了主管。後來,他又被安排到市場部,擔任市場部經理助理。在這個階段,他開始全麵接觸市場工作,工作激情和績效非常高。在助理的位子上,我同學充分發揮出自己的特長,特別在市場策劃方麵顯示出了過人的能力。
有一年春節我們聚會,我和他聊得很暢快。期間,他回憶起了之前的艱辛,也憧憬著以後的幸福,而讓我記住的則是一句話:
“一個年輕人,不一定要終身受雇,但一定要終身學習!”
這句話讓我那天晚上在回家的路上思索良久。
很多員工,進入社會幾年後就喪失了上進心,他們認為自己目前所掌握的知識足夠一生所用了,於是就開始吃起老本來。殊不知即使有一些工作業績,也隻能表明過去。如果想在這個行業中繼續下去,充電是唯一可行的方法,否則的話就意味著你會“貶值”。其實,一種學習的結束,同時也意味著另一種學習的開始,社會生活是一個大課堂,是一本我們永遠都讀不完的書,它需要我們不斷地翻閱。終身學習不僅是一種信念,更是一種持久的行動。
在競爭激烈的職場中,不斷學習對員工來說也已經成為一種必然。在國外,一個工程師的學曆在六年之後就要重新考試,否則就無法繼續被社會所承認。
俗話說:“知識改變命運。”然而什麼才是知識?它不僅來自於書本,也來自於實踐,特別是對於身處職場的人來說,知識帶有一種職業化屬性,學習的範圍不僅僅局限在專業的知識上,還包括人際關係的溝通上、對待工作的心態上、處理問題的方式上等很多方麵。
如何才能在忙碌的工作中學到東西呢?這就需要你以自我超越為起點,細心觀察、留心學習,抓緊一切可以學習的時間,關注一切可以學到知識的人和事,做到無時不學、無事不學、無人不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