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嚴格執法、切實加強土地監督檢察工作。通過進行非農業建設用地清查、執法大檢查和創建“三無鄉鎮”(無違法批地、無違法管地、無違法用地)活動,集中查處了一批違法占地案件,在一定程度上刹住了亂占土地、濫用耕地的歪風,扭轉了土地管理失控的局麵。一九九二——一九九五年,共查處土地違法案件44600餘件,占地3萬餘畝,創建“三無鄉鎮”147個,建立了自上而下的土地監察網絡。
3.土地國情、國策觀念日益深入人心。為在全社會牢固樹立人多地少、耕地資源貧乏的國情觀念和“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實保護耕地”的國策觀念,利用各種形式大張旗鼓地宣傳了《土地管理法》及其配套法規,利用6.25全國土地日,舉行新聞發布會、紀念會,組織宣傳一條街。在省電台舉行土地使用製度改革和《城市房地產管理法》講座;在青海日報組織土地日專版,和青海日報社聯合舉辦了土地管理好新聞評選活動,連續三年邀請省三大新聞單位組成專題采訪小組,在省報、省電台、電視台為宣傳土地管理多次進行係列報導;在中共省委黨校縣委書記班上將土地管理和土地使用製度改革作為教學內容專門進行了講授。使人們的觀念得到了更新,認識得到了提高,有力地推動了全省土地管理工作。
4.地籍管理工作向規範化、製度化邁進。為摸清全省土地麵積、分布和利用狀況,為製定全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提供依據,從一九八○年開始,在全省範圍內以縣為單位,開展了土地利用現狀調查,耗資1000萬元,曆時十年,縣級調查於一九九三年底全部完成。從一九九二年開始進行州、地、市級彙總,其中西寧市、黃南州、海南州、果洛州、海北州,已完成彙總任務,土地詳查成果,先後有剛察縣土地詳查、黃南州土地詳查彙總獲國家土地管理局土地調查優秀成果一等獎,樂都、河南等縣獲土地詳查三等獎。通過十年的土地利用現狀調查,查清了青海省耕地、園地、林地、牧草地、居民點、工礦用地、交通用地、水域及未利用土地等八大類及水澆地、旱地等42個二級類的土地麵積,結束了土地資源家底不清的曆史。
城鎮地籍調查在大通縣進行試點以後,陸續在全省鋪開。調查麵積達106平方公裏。全省除玉樹、果洛兩州外,其餘地區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登記發證工作已全麵完成,發放國有土地使用證11471宗。西寧、海東、海北等地已經開展農村集體土地建設用地包括宅基地的調查、登記,發放集體土地建設用地使用證23305件。並會同西寧鐵路分局對省內鐵路地籍進行了全麵調查,已完成登記發證工作。配合省水利部門完成了海北州、海南州、海東地區所屬3縣的水利工程用地確權、登記發證工作。
土地估價工作健康發展,運作良好。省土地估價事務所已於一九九五年被批準為全國A級土地估價事務所,已評估土地120宗,麵積已達100萬平方米,估價資產總額達4億多元。為加強土地使用權抵押管理,會同省人民銀行等5家銀行下發了《關於土地使用權抵押貸款清償債務有關問題的通知》,該通知的下發,規範了土地使用權抵押貸款,有力地促進了地價評估工作。積極配合、協助省國有資產管理部門做好清產核資中土地清查估價工作。全麵清查企業、單位使用的土地的權屬、界線和麵積,進行土地登記,對土地進行分等定級估價,完善土地管理與使用效益考核製度。
5.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工作正在進行。省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已完成21個廳局的《土地利用現狀與用地需求量預測》,完成了《青海省土地整治與保護研究》、《青海省土地資源潛力與人口承載量研究》、《青海省土地適宜性評價與土地利用分區研究》、《青海省1∶100萬土地利用現狀圖》、《青海省土地需求量與資源經濟開發區布局研究》六項專題研究。後又增補了《青海省土地利用發展戰略研究》。在海南州、貴德縣開展的縣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試點工作即將結束。
▓土地管理發展趨勢
到二○一○年的未來十五年,土地管理主要圍繞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相適應的土地市場體係的總目標,進一步貫徹落實土地基本國策,抓住機遇,加大力度,全麵深化土地管理體製和土地使用製度改革,提高土地資源和土地資產的管理水平,實現地改有新突破,土地市場有新發展,業務基礎工作上新台階,服務經濟建設再創新業績。因此,必須做好以下幾方麵工作,以確保青海省土地管理工作的更加良好的發展趨勢。
一、繼續認真貫徹基本國策,管好用好土地資源
按照“一要吃飯,二要建設”的原則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圍繞土地規劃、計劃、配置、開發和保護等環節,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保護好重點農田和菜地。根據《青海省重點農田保護管理條例》要求,集中力量全麵完成重點農田保護區的劃定任務,把70%的耕地作為重點農田保護起來,並運用法律手段強化保護措施。城鎮鄉村建設提倡舊城、舊鎮、舊村改造,大力開發利用荒山、荒坡,盡量少占或不占耕地。各項建設用地要堅持“用一造一”方針,以確保耕地麵積相對穩定,加強農業發展後勁。
二、進一步加大土地使用製度改革力度
(一)加快推行建設用地“五統一”。
建設用地“五統一”是政府壟斷土地一級市場的有效措施,也是培育和發展土地市場,優化土地資源配置的最佳模式。進一步按照青海省政府批轉省土地管理局、省體改委的報告(青政[1993]102號文)和省政府頒布的《青海省國家建設用地統一征地暫行辦法》的要求,緊緊抓住國家建設和小城鎮建設用地兩個重點,加快推行“五統一”力求取得突破性進展,收到實質性效果。
(二)擴大土地出讓範圍,逐步將建設用地向市場配置過渡。
新增建設用地,除現行法規政策有明文規定的以外,一律實行有償使用。新增經營性建設用地,原則上全部實行出讓,不再以行政劃撥方式供地。按照土地市場公開、公平、公正競爭的原則,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要逐步提高招標、拍賣出讓的比例,盡量減少協議出讓的數量,以增強市場競爭機製,充分發揮土地資產效益。到二○○○年,全省土地出讓中,招標、拍賣方式出讓土地要達到出讓土地總量的20%以上。
(三)要將劃撥土地進入市場納入有償使用軌道。
原則以劃撥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權轉讓、出租、抵押的,必須按有關法律、法規辦理土地出讓手續,補交土地出讓金。要把清理整頓土地隱形市場作為推進土地使用製度改革的突破口,加快步伐,力爭早日全麵完成清理整頓任務,把應該歸政府的土地資產效益收歸政府財政。
(四)鼓勵盤活土地資產,為建立現代企業製度做好服務工作。
理順土地產權關係,做到產權管理到位,並按照兩權分離原則,土地所有權人對土地出讓、轉讓等實行監督。搞好國有企業重組中的土地資產處置。既要有利於現代企業製度的建立,又要符合現行土地法律、法規和土地使用製度改革的方向和目標,確保國有土地資產保值增值。
(五)加強集體土地資產管理。
對已經城市化的土地要依法轉為國有,尤其對城鄉結合部和郊區不可避免改耕地為經營用地的,應征為國有,納入有償有限期使用的市場軌道。通過計劃、稅收等方式對集體土地市場進行管理和調節。大力開發利用“四荒”,積極探索“四荒”拍賣和轉讓經驗,逐步完善管理製度和法規。
(六)建立規範的土地市場。
第一,強化土地計劃和規劃管理。行政劃撥土地、出讓土地都要納入計劃,按用地計劃指標供應。第二,建立市場約束機製,打破地區、部門分割、封鎖和利益保護,反對不正當競爭。建立嚴格的資質審查、信用考核製度,確定授讓土地和進行房地產開發的規模及數量。對沒有資信、沒有資金、沒有開發能力的企業,不予供應土地。第三,發展土地市場的中介服務體係。按照公開化、社會化、專業化和企業化的原則,建立健全地價評估、中介服務、信息谘詢、公證仲裁機構,充分發揮中介組織在土地市場中的服務、溝通、公證、監督作用。
三、拓寬管理領域,努力服務經濟建設
土地管理部門要牢固樹立服務意識,充分履行自己的職能,不斷拓寬為經濟建設服務的路子,做好以地生財,以地招商、以地興業的文章。
一是切實管好用活土地資產,以地生財,把該收的土地稅費收上來,把流失的土地資產收益收回來,以拓寬各級政府財源,增加財政收入。
二是充分利用土地這個媒介,積極投入到招商引資中來,尋找各種渠道,采取各種措施,利用各種條件,為招商引資做貢獻。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改善投資環境,增強吸引力,做好地產信息、地價評估和地產交易為主的各種信息、經濟、法律、政策、技術等谘詢服務和招商引資項目的前期論證工作。堅持以地帶項目,以項目帶開發,采取土地出讓、轉讓、入股、租賃等方式,全方位、多渠道地招商引進一批大型工業、高新技術和外資項目。對招商引進項目,盡量簡化辦事程序,提高辦事效率,落實優惠政策,實行項目包幹責任製,做好論證、選址、征地、拆遷、開發等一條龍服務,及時提供建設用地。
三是合理、高效地利用土地資源,做到“開發一片土地,振興一串產業”。以土地為主體,支持房地產開發公司穩妥地發展房地產業。指導鄉、村合理利用征地拆遷費用。大力扶持鄉鎮企業、個體私營經濟和第三產業的發展,妥善安置好被征地村組農民的生產生活,為振興農村經濟服務。
四、加強土地執法監督
土地立法和執法的重點,是抓土地市場規範的建設,做到有法可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要按照全國土地使用製度改革工作會議和《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的要求,著重建立和健全一些重要製度:集體決策、“一支筆”審批製度;年度土地出讓總麵積計劃報批製度,土地合同管理製度;土地登記製度;基準地價和標定地價定期確定公布製度;土地成交價格申報製度;地價評估製度和地價評估人員資格認證製度。土地執法監察的一個重要責任是向領導作宣傳,真正做到領導帶頭守法,依法行政。市縣以上的土地執法監察主要是查處違法批地,著重解決越權批地和下放審批權的問題。市縣以下土地執法監察主要是查處違法用地。繼續開展“三無鄉鎮”活動,幫助基層組織,爭創先進。同時結合查處土地違法案件,加強製度建設,堵塞管理上的漏洞。
五、加強隊伍建設,提高人員素質
土地管理部門是執法部門,握有一定的權力,容易產生腐敗行為。因此,在推進土地使用製度改革的過程中,要切實加強隊伍建設和廉政建設,不斷提高幹部的政治素質和業務水平。認真學習中共十四屆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學習《鄧小平文選》第一、二、三卷,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武裝頭腦,時刻與黨中央保持一致。要嚴格執法,辦事公開,廉潔自律,接受監督,防止產生腐敗行為。土地管理部門的領導要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方針,開展深入細致的思想政治工作,繼續堅持“忠於職守、為政清廉、秉公執法、熱情服務”的職業道德教育,特別在建設用地審批上,要提倡“馬上就辦”、“特事特辦”精神,雷厲風行,以高效優質的服務,樹立土地管理部門的良好形象。大力倡導努力學習、勤奮工作、嚴守紀律、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精神,確保土地管理各項工作和土地製度改革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