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積極開展土地申報登記工作,為培育規範的土地市場打下基礎
除昌都、阿裏兩地區正積極籌備開展此項工作外,其餘地(市)的土地申報登記工作均已全麵展開,工作進展順利。一九九五年八月,自治區聯合調查組對拉薩、山南、林芝、日喀則、那曲等四地一市土地申報登記工作進行了全麵的檢查,檢查結果,四地一市準予確權登記的宗地占應申報登記宗地總數的79.56%,各地(市)在時間緊、任務重、條件差的情況下,能完成絕大部分的土地申報登記工作,確屬不易。
五、積極製定有關法律、法規,為依法治土,依法用地提供法律保障
一九九二年六月二十五日經自治區第五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20次會議通過,頒布了《西藏自治區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辦法》。一九九六年,根據有關部門的要求,自治區土地局起草了《西藏自治區實施〈基本農田保護條例〉辦法》和《西藏自治區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暫行條例〉辦法》送審稿,還起草了《關於“四荒”土地開發利用暫行規定》和《關於加強耕地保護的決定》送審稿。上報自治區人民政府。《西藏自治區實施〈基本農田保護條例〉辦法》已經於一九九六年十月自治區人民政府第20次常委會議通過,以自治區人民政府3號令發布實施。不久,其他一些政策法規也將陸續出台,從而為西藏土地管理,尤其是耕地保護提供有力的法律保證。
六、力爭實現耕地總量動態平衡
積極開墾宜農荒地緩解因耕地逐年減少而造成的人地矛盾,力爭使耕地麵積保持原有水平並略有增加,實現耕地總量動態平衡。從一九九四——一九九六年,自治區土地局在實地調查的基礎上,在林芝、山南選擇有開發利用價值的荒地作為開荒複耕的試點進行了開發,其開發土地麵積4003畝,投入開發基金42萬元。以上項目均當年開發,當年發揮了較好的經濟效益。一九九六年全區土地係統計劃開發土地30000畝,實際開發35224畝,當年糧油總產達891.5萬斤。
七、加強自身建設,提高幹部隊伍的業務素質和業務能力
為適應土地管理新形勢下對土地管理工作者的要求,自治區土地局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積極開展人員培訓,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一九九五年十月十日到二十日,舉辦了全區首次土地估價師培訓班。國家土地管理局專門派員赴藏授課和輔導,並於十月二十一日進行了嚴格的考試。參加這次培訓和考試的共有符合條件的40人,經過國家土地管理局評審和資格審查,全區共有23人獲得土地估價師資格,領取了資格證書。一九九六年五月二十日至二十六日全區首屆劃定基本農田保護區培訓會在山南地區乃東縣澤當鎮舉行,全區各地(市)土地、農牧局長和8個縣(市、區)的土地、農牧局長及分管領導參加了培訓。培訓采用授課和試點相結合的方法,不僅取得了成果,而且也為全區全麵開展此項工作培養了人才,積累了經驗。
為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今後應進一步深化土地管理體製和土地使用製度改革。逐步建立健全縣級土地管理機構,配備鄉級土地管理員,初步形成西藏自治區土地管理網絡,在建立機構的同時,要逐步理順關係,建立起管地與用地製約機製,以保證土地管理工作的健康發展。同時,應切實改變全區土地長期無償劃撥的局麵,使土地使用由無償、無限期、無流動使用變為有償、有期限、流動使用,逐步培育完善的土地市場,為經濟建設服務。
▓土地管理基本經驗
西藏自治區開展的土地資源調查中,土地利用現狀、土壤資源、草地資源和土地資源農業適宜性評價等四個專業是同步進行的,從而使這項大規模的資源調查既節省了人力、物力,又縮短了工作時間,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根據西藏自治區的實際情況,將全國分口部署的四項調查研究有機地結合為一體,形成了完整的西藏土地資源調查研究體係。一九七九年開始進行土壤普查試點,一九八五年初四項研究項目全麵鋪開,到一九九一年十月,全麵完成各項成果並通過國家驗收和專家鑒定。總體時間近十三年,全麵開展時間近八年,先後參加這項工作的各級領導幹部和群眾總數近萬人,專業調查人員812人。按照一九九○年國家民政部正式頒布行政區劃簡冊,全區有78個縣(市、區、辦事處)全部開展了調查,並完成相應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礎上,完成了地(市)和自治區兩級彙總(兩級彙總按西藏現行行政區劃7個地(市)、74個縣和957個鄉、鎮、辦事處和農牧場進行)。這些調查研究成果正在廣泛應用於西藏各地農牧林業生產、規劃、開展和環保以及科研、教學等方麵,已經或正在發揮重要的作用。主要經驗和體會是:第一,領導重視是順利開展這次調查研究工作的基本條件。第二,全國支援西藏,為圓滿完成這次調查與研究任務作出重大貢獻。第三,全體工作人員艱苦努力,贏得了時間,保證了工作進度和成果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