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土地管理(3 / 3)

黔西北地勢較高,氣候溫涼,土多田少,宜於洋芋和玉米等糧食作物的發展,適合果木和經濟林木種植,廣闊的草地適宜物業發展;黔中和黔北處於全省海拔高度的第二層次,氣候溫和濕潤,地形相對平緩,是全省農、林、牧、園綜合發展區,宜於糧油經濟發展,也是經濟林、果林的重要生產基地;黔東、黔南是全省海拔的低層次,熱量豐富,雨量充沛,適合發展水稻等糧食作物和經濟林、用材林以及畜牧業;黔西南部低勢河穀地區,適宜發展南亞熱帶經濟林木和果林。

(三)增加投入,加強管理。

全省土地資源質量較差,必須增加投入,改善生產條件。耕地應加強坡耕地的梯化,增加水利設施建設,加強中低產田土改造。林地應加強科學的經營,積極搞好中幼林的撫育,加強對低產林區的改造,嚴禁亂砍濫伐,合理采伐利用,加快跡地更新,提高林木生長量和林木蓄積量,以及經濟林木的單產。牧草地應加強對天然牧草的改良利用,加快對荒草地的開發利用,促進畜牧業的發展。

健全土地法規,加強土地資源的保護,加強對基本農田保護區和封山育林區的保護,鼓勵合理開發和整治土地資源,防止工業“三廢”對土地的汙染。強化土地管理部門的管理職能,製止亂占濫用土地的非法行為。

▓土地管理基本經驗

一、建立基本農田保護區

為了貫徹執行“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實保護耕地”的基本國策,根據國發〔1990〕6號和黔府辦〔1990〕39號文件精神,遵義地區從一九九一年十一月起,到一九九二年八月止,僅用十個月的時間,在全省率先完成了縣級基本農田保護區規劃,並開展了部分基本農田保護區劃定工作。規劃保護的基本農田麵積382533.33公頃,占全地區耕地總麵積的93.1%,其中水田179200公頃,旱地203333.33公頃。

通過基本農田保護區規劃,在各部門用地預測的基礎上,統籌兼顧和多方協調,規劃出各項非農業建設占用耕地9546.67公頃,其中國家建設占用耕地7000公頃、農村集體建設占用耕地1720公頃、農村建房占用耕地826.67公頃;此外,規劃開發新耕地18773.33公頃,減除各項非農業建設占用耕地9540公頃,還淨增耕地9233.33公頃。

(一)製定基本農田保護區規劃。

一方麵耕地的大量被侵占和數量的銳減激發了政府領導的憂患意識,另一方麵建立基本農田保護區是保護耕地的有效手段,二者的結合使編製基本農田保護區規劃成了政府部門的自覺行為。地區行署、各縣、市政府把開展基本農田保護工作當成一項大事來抓,發布了《關於認真做好基本農田保護區規劃和劃定工作的通知》等有關文件,有關部門緊密配合,使人員、資料、資金三落實。與此同時,由政府出麵,以土地管理部門為主辦單位,大張旗鼓,廣泛宣傳節約耕地、合理用地、編製基本農田保護區規劃的深遠意義;算好人口增加,糧食需求增長和耕地銳減三本賬,增強人們保護耕地的緊迫感和責任感。各縣政府均頒布《基本農田保護區土地管理暫行規定》、《關於基本農田保護區耕地保護公告》等行政規章作為各部門、各單位和個人保護耕地的行為準則。為了使耕地保護工作卓有成效,縣、鄉(鎮)政府將其納入了目標管理內容,簽訂任期目標責任製。

(二)樹立保護基本農田的意識。

貴州農民對於一些部門亂占濫用耕地的行為深惡痛絕。但在自身的建房用地上,少數農民並不珍惜,通過基本農田保護區規劃和有關耕地保護的宣傳,強化了農民保護耕地的意識。規劃一經政府批準實施,鄉(鎮)政府須組織各村民委員會將基本農田保護區劃定工作具體落實到村、組、地塊、保護責任則直接與耕地承包者掛鉤。這樣一來,保護耕地就有了廣泛的群眾基礎。有些村、鄉還訂立鄉規民約,作為農民保護基本農田的準則,共同遵守。綏陽縣一九九二年農村居民建房1120戶,其中占用耕地建房的300戶,共占耕地麵積3公頃,規劃後的第一年即一九九三年,農民建房1140戶,占耕地建房的僅12戶,麵積0.12公頃。

(三)劃定基本農田保護區等級。

遵義地區劃分出一級、二級和三級基本農田保護區耕地麵積分別為87886.07公頃、169526.67公頃和125119.99公頃。各占基本農田保護區耕地總麵積的23.0%、44.3%和32.7%。不同等級保護耕地受保護的程度有區別,主要體現在保護期限和采取的經濟補償措施上。

一級保護區的基本農田,均為成片的高產穩產田、郊區菜地、名特優新農產品基地、科研基地等,原則上長期不準占用,國家重點建設確需動用時除獲得《基本農田占用許可證》、辦理正常的審批手續、交納稅費外,按每平方米16—20元交納基本農田再造費;

二級保護區的基本農田屬連片的中上等田。國家重點建設須動用時,除辦理審批、交納稅費手續外,按每平方米10—14元交納基本農田再造費。通常在規劃期內原則上不準非農業占用;

三級保護區的基本農田多為待整治的中低產田,作為以種植為主要產業的遵義地區也給予了應有的保護,國家建設和城鄉居民建設動用時,應辦理審批、交納稅費手續,此外按每平方米收取4—8元的基本農田再造費。

(四)擬定基本農田保護措施。

製定耕地保護措施是建立基本農田保護區製度的重要內容。由縣、市人民政府張榜公布明確各級組織的管理職責、用地單位和個人保護耕地的權利和義務及監督管理職能、違反規定的處罰辦法,並具體規定了基本農田保護區“八不準”:不準任意變動保護區範圍;不準隨意占用耕地建房;不準隨意占用耕地修路;不準在耕地上挖沙、取土和建磚瓦窯;不準汙染和損壞耕地;不準在耕地上葬墳;不準隨意將耕地改作非農業生產的其他用途;不準荒蕪耕地。

此外,還規定占用保護區耕地應交納的基本農田再造費、荒蕪費、閑置費。

根據遵義地區統計,規劃後的一九九三年較一九九二年,各項非農業建設占用耕地減少85公頃,年際間減少率達31.0%。至一九九四年底,由於非農業建設占用保護區內耕地,全地區收取的基本農田保護區內耕地罰款約100餘萬元。這些資金取之於土,用之於土,主要用於新耕地的開發、中低產田的改造、小型農田水利工程、水衝沙壅地的複墾。

二、搞好城鎮土地定級

城鎮土地定級是地籍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常規的土地定級方法是把評價區內的土地劃分為若幹塊土地質量均一的單元,以土地單元為基礎,各因素因子的圖形疊加,計算分值,土地級別的確定都在每個單元內完成。這種方法對評價範圍小的中小城市,一般劃分為數個至數百個評價就可滿足《規程》的要求,工作量不算很大,但是,對於評價範圍大的大城市和特大城市,采用常規方法劃分數千個土地評價單元,再將每個單元采用人工的方法逐因素、因子進行疊加、評價,工作量就很大,不僅加長了土地定級工作的周期,而且在精度上也難於達到《規程》的要求。為此,一九九○年,貴陽市在城鎮土地定級中,在國內首次探索采用《坐標網點綜合分值法》進行土地定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