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土地管理(2 / 3)

(四)牧草地。

牧草地麵積為2544.8萬畝,占土地總麵積的9.63%,各地、州、市牧草地麵積以黔西南和黔南兩州較多,分別為54.61萬畝和475.8萬畝,分別占全省牧草地麵積的21.46%和18.70%。牧草地主要是天然草地,麵積2530.8萬畝,占牧草地總麵積的99.45%;改良草地5.9萬畝,占牧草地總麵積的0.23%;人工草地麵積8.2萬畝,占牧草地總麵積的0.32%。

(五)居民點及工礦用地。

居民點及工礦用地麵積為626.3萬畝,占土地總麵積的2.37%,各地、州、市居民點及工礦用地麵積以遵義、畢節兩地區較多,分別為109.0萬畝和106.8萬畝,分別占全省居民點及工礦用地總麵積的17.40%和17.05%。居民點及工礦用地包括城鎮、農村居民點、獨立工礦用地和特殊用地。城鎮用地麵積40.0萬畝,占居民點及工礦用地總麵積的6.38%;農村居民點麵積495.7萬畝,占居民點及工礦用地總麵積的79.15%;獨立工礦用地麵積61.8萬畝,占居民點及工礦用地總麵積的9.87%;特殊用地,指居民點外的國防、名勝古跡、風景旅遊、墓地陵園等用地,麵積28.8萬畝,占居民點及工礦用地總麵積的4.60%。

(六)交通用地。

交通用地125.2萬畝,占土地總麵積的0.47%。其中鐵路用地麵積6.4萬畝,占交通用地麵積的5.11%;公路用地麵積51.6萬畝,占交通用地麵積的41.21%;農村道路麵積66.2萬畝,占交通用地麵積的52.88%;民用機場麵積1.0萬畝,占交通用地麵積的0.80%,僅在貴陽、安順、銅仁、黔南、黔東南五個地、州、市分布,其中以貴陽市麵積較大,占全省民用機場總麵積的60.00%。

(七)水域。

水域麵積292.0萬畝,占土地總麵積的1.11%。各地、州、市水域麵積以遵義地區和黔東南州麵積較大,分別為52.7萬畝和51.1萬畝,分別占水域總麵積的18.05%和17.50%。水域主要包括河流水麵、湖泊水麵、水庫水麵、葦地、灘塗、溝渠和水工建築物。其中河流水麵全省麵積171.0萬畝,占水域總麵積的58.56%;湖泊水麵麵積4.3萬畝,占水域總麵積的1.47%;水庫水麵麵積36.9萬畝,占水域總麵積的12.64%;坑塘水麵積16.7萬畝,占水域總麵積的5.72%;葦地麵積0.1萬畝,占水域總麵積的0.03%;灘塗麵積21.6萬畝,占水域總麵積的7.40%;溝渠麵積40.1萬畝,占水域總麵積的13.73%;水工建築物麵積1.3萬畝,占水域總麵積的0.45%。

(八)未利用土地。

未利用土地麵積4048.2萬畝,占土地總麵積的15.32%。未利用土地包括荒草地、沼澤地、沙地、裸岩石礫地、田坎地等。其中荒草地麵積828.4萬畝,占未利用土地總麵積的20.4%;沼澤地60.6萬畝,占未利用土地總麵積的0.02%;沙地麵積1.3萬畝,占未利用土地總麵積的0.03%;裸土地麵積9.1萬畝,占未利用土地總麵積的0.22%;裸岩石礫地麵積1554.5萬畝,占未利用土地總麵積的38.40%;田坎:指分布在耕地之間,寬度大於1米的田土坎,麵積為1652.7萬畝,占未利用土地總麵積的40.83%;其他未利用土地麵積1.6萬畝,占未利用土地總麵積的0.04%。

四、土地利用的主要問題

(一)土地資源人均占有量少,耕地後備資源缺乏。

全省土地的人均占有量僅7.75畝,低於全國人均13.0畝的水平,也遠低於世界人均土地41畝的水平。如果從土地總麵積中扣除耕地、居民點及工礦用地、交通用地、水域以及裸岩石礫地等的土地為16300.5萬畝,人均僅4.78畝。

(二)土地資源質量低。

全省土地評級結果,土地質量好的一級地僅占1.25%;土地質量較好的二級地僅占5.35%;土地質量差的五級地占20.92%;土地質量很差的六級土地占25.18%;土地質量最差的七級地占17.01%。不宜農、園、牧、林利用的八級地占6.37%。

(三)土地資源利用不合理,水土流失嚴重,土地退化,汙染擴大。

全省丘陵山地自然坡度大,耕地梯化率低,墾殖率高,不少地方陡坡墾荒嚴重,林草受到嚴重破壞,森林覆蓋率低,僅為14.8%,水土流失加劇。九十年代初水土流失麵積已超過8萬平方公裏,比六十年代擴大了一倍多。每年被水衝沙壅的田土麵積有150—200萬畝。嚴重的水土流失,使土層變薄,礫石增多,養分損失,肥土變瘦,甚至表土被衝光,基岩裸露,土地生產力退化嚴重。土地汙染隨著農業自身的逐漸化學化以及全省工業的發展,每年全省農藥用量在8000噸左右,其中有機氯農藥占81%,約有150萬畝農田受其害。全省被城鎮垃圾和工業“三廢”汙染的耕地分別為10.1萬畝和19.95萬畝,鄉鎮企業廢棄耕地3.0萬畝。

(四)土地利用低,單位產值低,城鎮化水平低。

全省土地利用經營管理粗放,利用不充分。精食單產每畝僅260斤;牧草地單位麵積載畜積量每畝僅0.06牛單位;有林地平均每畝蓄積量僅3.65立方米,低於全國平均5.3立方米的水平;單位麵積土地工農業產值每畝0.013萬元,低於全國每畝0.02萬元的水平;城市化水平19%,低於全國23%的水平。

五、合理開發利用土地

(一)調整土地利用結構。

通過以陡坡耕地退耕,有計劃地發展交通、城鎮工礦建設,加強對未利用土地的開發等措施,逐步將全省耕地由7355.2萬畝,調減到4800萬畝,其墾殖率由27.84%降到18.17%;園地麵積由110.6萬畝增加到300萬畝;林業用地麵積由11320.6萬畝增加到12000萬畝,重點增加有林地的麵積,使全省森林覆蓋率由14.8%提高到30%;牧草地麵積由2544.8萬畝,增加到5400萬畝;居民點及工礦用地麵積由626.3萬畝發展到700萬畝;交通用地麵積由125.2萬畝增加到251萬畝;水域占地由292.0萬畝,擴大到420萬畝;未利用土地由4048.2萬畝,下降到2552.1萬畝。全省土地利用率達90%以上。土地利用結構調整為∶耕地∶園地∶林地∶牧草地∶居民點及工礦用地∶交通用地∶水域∶未利用土地=18.17∶1.14∶45.41∶20.44∶2.65∶0.95∶1.59∶9.65。基本適合貴州農、林、牧業遠景發展需要,並顧及了工礦、交通的發展和人口的增加;由於森林覆蓋率的提高,水土流失將受到一定程度的遏製,生態環境將有較大改善。

(二)搞好農業的立體布局。

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指導下,從全省土地立體分布特征出發,根據土地的適宜性,科學配置,農、林、牧、園地,趨利避害發揮各業優勢,提高土地的綜合生產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