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反應篇(1)(2 / 3)

效率至上。快速行動不是急功近利,盲目蠻幹,而是要提高工作效率,追求最佳效果。做正確的事,正確地做事,既要做得快,還要做得好,更要做得對,這是我們必須始終堅持的原則。

有人說,人與人最大的差別是脖子以上的部分。這就是講腦子好、有智慧、聰明、敏銳的好處。這樣的人才可能學習出色、求職順利、工作稱心、企業成功,這樣的人在當今時代才可能崛起。

大多數人靠打工拿工資,用自己的汗水成就老板的事業,用自己的辛勤烘托領導的輝煌。工作二三十年,月工資還不過千。省吃儉用幾十年,買個住房還要借錢。頭頂同樣的藍天、腳踏同樣的大地,一樣的政策、一樣的條件,為什麼有人月賺萬元乃至數十萬元,有人卻長期徘徊在溫飽線上?錢究竟從那裏來?成功的奧秘在哪裏?

錢來源於頭腦,錢會往有頭腦的人的口袋裏鑽。正所謂:腦袋空空口袋空空,腦袋轉轉口袋滿滿。真正想一想,成功與失敗、富有與貧窮,隻不過一念之差。想法不突破,就抓不住許多看來不可能的新機遇。

用別人的錢賺錢是最快捷、最明智的賺錢之道。當今社會,如果還按照傳統的思維方式支配自己的行為,不去打破常規,那就會越走越艱難。能否賺錢並不在於我們投資多少、有多少產品,而是我們敢不敢把握社會發展的先機,想不想開發我們的天賦與潛能以智招財。無論現在或將來,它都決定了我們人生的經濟狀況。

“三A”供應鏈,決勝於速度之外。李效良在過去的15年裏,對60多家注重供應鏈管理的領先公司進行了研究,結果發現一流的供應鏈都具備三大特點:反應敏捷(Agile)、適應性強(Adaptable)、能讓各方利益協調一致(Aligned)。他認為,隻有這三方麵特點都具備的供應鏈,才能為公司創造可持續的競爭優勢,為公司真正創造價值。反應敏捷的供應鏈,能針對原料供應和市場需求所發生的突變情況迅速采取應對措施。如今,反應敏捷這一特性正在變得越來越重要,因為與以往相比,現在多數行業中的供需波動速度更快、幅度也更大。在多數供應鏈隻能以成本換速度、或以犧牲速度換成本的情況下,反應敏捷的供應鏈既能保證速度又能控製成本。

成為靈活機動、反應敏捷的“靈動型企業”,是現代大型企業尤其是現代大型連鎖企業夢寐以求的目標。靈動型企業必須實現供應鏈管理,而且必須實現實時的供應鏈管理。

當代先進企業已從過去推測性商業模式轉移成高度回應需求的商業模式。麵對迅速變化的市場,要滿足顧客的需求,建立關聯關係,企業必須建立快速反應機製,提高反應速度和回應力。這樣可最大限度地減少抱怨,穩定客戶群,減少客戶轉移的概率。

網絡的神奇在於迅速,企業必須把網絡作為快速反應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在及時反應方麵日本公司的做法值得借鑒。日本企業在質量上並不一味單純追求至善至美,而是追求麵向客戶的質量,追求質量價格比。他們並不保證產品不出問題,因為那樣成本太高;而是在協調質量與服務關係的基礎上建立快速反應機製,提高服務水平,能夠對問題快速反應並迅速解決。這是一種企業、顧客雙贏的做法。

反應敏銳還運用在具體業務上。消費者選購商品的時間一般比較短暫,建立良好的購售關係主要是在這一短暫的時間內進行的,同時推銷者要為顧客提供物資需要、心理需要和良好的售後服務,這就要求推銷者須有敏銳的觀察力和靈活的反應能力。從剛一接觸顧客開始,對方的每一個動作都會反映出其購買心理;與顧客交談更是顧客需求的直接表達方式;顧客的每種詢問或許是對產品的態度與顧慮;挑選商品的行為表現可以看出顧客對產品的認知程度……這些都需要推銷者用敏銳的觀察力來洞悉,從而對顧客的消費心理作出準確的判斷和把握。

精彩的麵試

再來說一個筆者的學生的故事。這個故事的主角是一個女孩子,很有靈氣,學的是行政管理專業,但文章寫得比學中文的還要好;而且一點即通,悟性極佳。我是在做學校文學社的指導老師時認識她的,當時她主動把文章拿給我看,一下得贏得了我的誇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