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消香斷有誰憐
智商顯示一個人做事的本領,情商反映一個人做人的表現。換句話說,智商是看你聰不聰明,情商是看你會不會做人。在未來社會,乃至在當今社會,不僅要智商高、聰明、會做事,更要情商好、會做人。情商高的人,說話得體,辦事得當,才思敏捷,“人見人愛”。情商低的人,不是“不合群”,就是“討人嫌”,要不就是“哪把壺不開提哪把”,這就麻煩了。
我們常說“性格就是命運”,其實性格好壞正是決定情商高低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中國古典小說《紅樓夢》中的兩位女主角,林黛玉和薛寶釵,如果我們不從作品的時代思想意義來分析,單從這兩個人的性格為人來對比,前者多愁善感、鬱鬱寡歡、孤僻清高、愛使小性子,後者寬宏大量、有禮有節、穩重含蓄,自然是後者比前者的情商好。“紅消香斷有誰憐”?林黛玉盡管智商很高,才華非凡、內心豐富、潔身自好,但性格不夠開朗,不善人際交往,憂思長年鬱積,爾致弄出個“多愁多病身”,最後竟經受不住愛情失敗的沉重打擊(其實也是她自己誤會了或者說還不是足夠相信她的“情哥哥”賈寶玉),吐血而死,含恨離世。所以,幾乎所有的讀者都憐愛書中的林黛玉,但幾乎所有的人都願意選擇薛寶釵為妻。同樣,心胸狹窄、疾賢妒能,仰天長歎“既生瑜、何生亮”的三國人物周瑜,也是一個智商很高、情商很低的典範。
今天,在國外(包括國內)廣為流傳這樣的話:“靠智商得到錄用,靠情商得到提拔。”也就是說,你在就業應聘時,人家對你這個人還不是很熟,主要是看你的硬件水平、外在條件,包括學曆、學校牌子、成績、專業、獎勵、工作與學習經曆、年齡、長相、身高、性別等,這些大多數是由智商來確定的;而等到你進了該單位,將來究竟幹得好不好、能不能出成果,提拔、加薪快不快,那就得看你會不會做人、各種關係處理得好不好,就基本上是屬於對情商的要求了。換句話說,找工作主要看智商;幹工作主要看情商。
所以,一旦進入一個單位,能不能“工作順利”、“事業有成”,情商是一個關鍵因素。也就是在這個前提下,國家人事部行政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吳德貴向職場中人提出善意忠告,在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時,還應不斷培養自己的情商。否則,即使你“身懷絕技”,也難免“碰壁”。情商高的做事往往事半功倍,情商低的做事則經常事倍功半。
當今許多“80後”的年輕人,不少是獨生子女,生活在家庭幸福之中,受過高等教育,頗為時尚,對新生事物反應快、接受快,他們也許都有不錯的智商,但情商就很不夠格。
當教育專家們在向上海華東電腦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肖永吉、CEN國際教育網總裁陳玉寶等幾個成功企業家問起“中國培養出來的大學生最欠缺什麼”時,幾位老總一致認為是EQ。一些用人單位也指出,缺席不請假,受助不道謝,上班好幾個月了還是不能融入自己所在的團體……剛出校門的學生,雖然都有很高的學曆,但是多獨生子女,學校和老師又忽視道德、人格和性格教育,加上學業負擔過重、生存壓力過大等外在原因,導致情商有些低下,向來以自我為中心,不會與人相處,缺少團隊合作的意識。求職者除了要具有高智商外,以下的幾種情商運用也是必不可少的:競爭合作意識、角色轉換意識、形象意識、學習意識、敬業精神。
大家想必都知道著名的“水桶效應”。根據該原理來看,一個人的能力高低,將取決於其最短的那塊板子,而不是最長的那塊板子。所以人必須均衡發展,不要有太嚴重、太突出的缺點;要是你的缺點太明顯,即使你有很明顯的優點,也可能被你的缺點葬送。比如偏激、頂嘴、性急、暴躁、抬杠子、拆台子、強脾氣、鑽牛角尖、意氣用事、我行我素……那隻會把事搞僵,到處碰壁,因小失大。
人才的價值在於充分發揮個人最大的優點。美國蓋洛普的研究人員發現:少數最快樂、最成功的人的秘訣是“加強自己的優點,並管理自己的缺點”。就是在不足的地方做得足夠好,並把大部分精力花在自己最擅長的方麵,從而遙遙領先於所有的人,獲得無比的自信。
比如說,你這人不善交際,對於人與人的相處等方麵很差;那麼,你智商再高、再聰明、再有才能和學問,也很難取得事業上的成功——或者是很大成功。有人甚至斷定,情商低下者幾乎沒有成功的機會。前段時間電視上有則報道,說的是一個研究生因為與自己的導師在學術觀點上有分歧,誰也說服不了誰,結果這個年輕人想不通,竟然把人家老教授給殺了,而自己也落得鋃鐺入獄、聽候審判的結局。據中國心理協會的調查材料顯示,大學生中心理疾患率已達25%。而在另一項統計資料中,目前我國人口的10%,曾不同程度地出現心理疾患,而且城市的發病率普遍高於鄉村,知識分子的發病率普遍高於一般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