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自我管理,即妥善管理情緒:情緒管理必須建立在自我認知的基礎上。這方麵能力較差的人常受低落、不良情緒困擾,而能控製自身情緒的人則能很快走出命運的低穀,重新奔向新的人生目標。
3.自我激勵:這包含兩方麵意思:①通過自我鞭策,保持對學習和工作的高度熱忱,這是一切成就的動力;②通過自我約束,以克製衝動和延遲滿足,這是獲得任何成就的保證。
4.社會意識,即理解他人情緒:能否設身處地理解他人情緒,這是了解他人需求和關懷他人的先決條件,戈爾曼用empathy(同理心)來概括這種心理能力。“同理心”是同情、關懷與利他主義的基礎,具有同理心的人時常能從細微處體察出他人的需求。
5.組織能力,即人際關係管理:恰當管理他人的情緒,是處理好人際關係的一種藝術。這方麵的能力強,意味著他的人際關係和諧(人緣好,“會做人”的一方麵),或者適於從事組織領導工作。顯然,這種能力要以同理心為基礎。
在這五個方麵中,前三個方麵隻涉及“自身”,是對自身情緒的認識、管理、激勵與約束;後兩個方麵則涉及“他人”,要設身處地理解他人情緒,並通過妥善管理他人情緒來達到人際關係的和諧。換句話說,EQ的基本內涵實際上包括兩個部分:第一部分要隨時隨地認識理解並妥善管理好自身情緒;第二部分要隨時隨地認識、理解並妥善管理好他人情緒。
也就是說,情商既包括了自我調劑、自身完善,也包括了處世哲學、人際道德。
一個人的情商水平,不像他的智力水平那樣可用測驗分數較準確地表示出來,它隻能根據個人的綜合表現進行判斷。心理學家們還認為,情商水平高的人具有如下特點:社交能力強,外向而愉快,不易陷入恐懼或傷感,對事業較投入,為人正直,富於同情心,情感生活較豐富但不逾矩,無論是獨處還是群聚都能怡然自得。專家們還認為,一個人是否具有較高的情商,和童年時期的教育培養有著密切關係。因此,培養情商應從小開始。
隻有既有好的智商又有好的情商、既頭腦聰明又心理健康的人,才是優秀的人。
有時候,情商往往比智商更重要。智商低一點的人,隻要他努力去做,並不一定不能成功。而情商不好的人,在任何場合、任何地方都很難獲得成功。
舉個例子,你這人再是名牌大學畢業,再是碩士、博士學曆,再有才華,再聰明,智商再高,辦事能力再強,但你要是不善於處理人際關係,缺乏溝通態度,性格冷僻,孤獨封閉,心胸狹窄,脾氣暴躁,尖酸刻薄,自負傲慢,經不起失敗打擊,過於看重名利和別人的意見,內心思想過於複雜,不知道靈活變通等,那也會嚴重阻撓你的前進道路,你也會幹不成大事情的。你在找工作時,這些缺點會讓你屢屢受挫,不是你得不到理想的崗位,就是理想的崗位最終並不會接受你。
兄弟+冤家:智商和情商
智商和情商,好比是一對孿生兄弟,又好比是兩個冤家對頭;好比是一個硬幣的正反兩麵,又好比是中國太極八卦圖的陰陽兩極。它們經常互相幫助、促進,也經常互相衝突、破壞,就看你如何利用它們,如何把它們統一起來。
智商和情商的高低好壞,都是先天遺傳與後天培養的共同結果。但是,相對而言,智商更多的需要先天遺傳,情商更多的依靠後天培養。所以,通過自身不斷的努力,提高、完善自己的情商並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智商和情商,誰更重要?有的說,智商更重要;有的說,情商更重要。我認為,它們一樣重要,誰都不可缺。關鍵是如何處理好它們之間的關係,均衡發展。偏於注重智商提高,疏於加強情商培養,事做得好人卻做不好,固然會造成很多問題;偏於加強情商培養,疏於注重智商提高,人做得好事卻做不好,同樣會造成很多問題的。
有人說,一個人有智商沒情商,是懷才不遇的一生;有情商沒智商,是風花雪月的一生;隻有既有智商又有情商,才會是輝煌燦爛的一生;既沒智商又沒情商,那當然就是徹底完蛋的人生了。美國的兩大“比爾”,一個是比爾·克林頓,上屆總統;一個是比爾·蓋茨,微軟公司老總,前者是情商奇才,但智商同樣很高;後者是智商天才,但情商也不乏出色,兩人都是當今世界最傑出、最有成就的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