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知識篇(3)(3 / 3)

5.金融人才麵臨知識更新。

我國將在加入WTO後的5年內,也就是我們備戰2008年奧運會期間,將準許外資銀行用人民幣向企業和個人提供服務,準許外資銀行在全國各地建立分行,給予其國民待遇。也就是說,包括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在內的所有中資銀行將和外資銀行,都將在同等條件下競爭。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之前,也將有許多國際商業運作、金融機構接踵而至。這樣以來,本來就短缺的金融人才更顯得奇貨可居。

雖然目前國有銀行係統有很多優秀人才,但他們適應的是計劃經濟體製下的運作方式,和現代金融運作有距離,導致許多企業不得已從海外引進高級金融人才。但高薪引進的人才又存在對國內經濟市場運行機製的不熟悉,容易患上“水土不服”,一係列矛盾又會產生。

一些金融機構由於專業人才缺乏,已盯上非專業人才。北京一家經濟類報社的證券版編輯,由於對金融接觸時間較長,積累了一定經驗,在一個偶然的機遇裏被證券公司以年薪10萬元挖走,並同時解決了住房等後顧之憂。迅速培養和造就一批懂業務、善管理、銳意進取、勇於開拓的高素質金融人才,將成為今後金融機構競爭的砝碼。

現有人才的知識老化,已是一個不爭的事實。華泰證券有限責任公司綜合研究所的黃武祥認為,要想成為一流銀行,就必須吸引和造就一流人才。在奧運前夕,要盡快培訓一批掌握金融英語、國際貿易、外彙會計、計算機、國際法的專業人才,充實到銀行業務與金融監管隊伍中去,以適應金融機構市場化生存的需要。

銀行要打破舊有條條框框的約束,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和具體需要,製定和實施“金融人才工程”。在高素質金融人才的培養問題上可采取多種培訓方式,一是業餘、脫產相結合,以業餘為主;二是長短期班相結合,以短期為主;三是實踐鍛煉與組織考察相結合,以實踐鍛煉為主;四是繼續教育與學曆教育相結合,以繼續教育為主,充實、更新知識,解決知識老化問題。同時,將吸收人才範圍擴大到法律、外語、網絡、公關管理等專業。

6.醫學工作者需要知識更新。

必須探索知識更新、學問保鮮之路。隨著現代化醫院的創建與發展,硬件建設儀器設備正在日益完善。40年前隻有X線、幾個暗室,現在居然建造了一幢醫技影像大樓:X線,CT、核磁共振、超聲、掃描、同位素……走進樓內,幾乎像走進了迷宮。但硬件是固定的,是輔助手段,關鍵是要駕馭這些硬件的人。在知識爆炸的年代,要著重人文建設,才能適應與時俱進的環境及醫學需要。

現代市級醫院本科生已嫌水平不足,要向碩士生、博士生、博士後進軍。知識的專業化、深度、力度加強,對疑難絕症的研究就越透徹。上世紀60年代肺炎隻要肌注青黴素三天,再服些中藥調理就可以攻克;教材上對“非典”也有描述,認為是輕型病毒感染。直到2003年這場來勢洶洶的瘟疫,才知道SARS的厲害。病原體在變異,抗生素的濫用使病菌更為猖獗,抗藥性更大。一個個新型疾病出現:愛滋病、瘋牛病、禽流感……一個個新抗生素湧現:頭孢類、大環內酯類、喹諾酮類……衍化物、新生代,層出不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