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探討社區銀行的發展路徑與風險管理(1 / 2)

探討社區銀行的發展路徑與風險管理

經濟研究

作者:賴逸萍

【摘要】我國現行的金融組織體係,是在政府部門的主導下形成的,而在經濟體製改革和市場經濟發展的影響下,我國經濟實現了由政府主導型向市場主導型的轉變,在這種情況下,社區銀行得到了飛速發展。本文結合社區銀行的內涵和特征,對其發展路徑與風險管理進行了分析和討論。

【關鍵詞】社區銀行,發展路徑,風險管理

前言:在經濟發展的帶動下,我國的金融組織體係不斷深化和變革,使得社區銀行作為一種新興的充滿生命力的經營模式開始逐漸嶄露頭角,在我國區域經濟發展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對此,強化社區銀行管理,以市場為主導,做好社區銀行發展路徑的選擇與風險管理,構建社區銀行準入、監管以及退出製度等相關政策措施,需要相關主管部門的充分重視。

一.社區銀行的特征

社區銀行中的概念來自西方金融發達國家,其中的“社區”一詞並不是一個嚴格界定的地理概念,可以指一個省市,也可以指居民的聚居區域。簡單來講,凡是資產規模較小、為經營區域內中小企業以及居民家庭服務的地方性小型商業銀行,都可以被稱為社區銀行。因此,在許多國家,社區銀行也稱地方銀行或者區域銀行等。社區銀行與一般的商業銀行相比,具有以下特征:

(1)組織結構小:社區銀行從性質上看,屬於地方性小型法人金融機構,組織結構比較簡單,分支機構少,甚至存在一個銀行一個營業網點的情況。從我國的具體情況看,社區銀行一般設置在縣級區域,每一個鄉鎮設置一個獨立的分支機構,同時具備相應的貸款決定權。

(2)服務客戶小:社區銀行的服務客戶多是社區內的小企業和小客戶,與其經濟功能相比,許多國家更加注重的,是社區銀行的社會功能。例如,在南美,部分國家將為貧困人口提供儲蓄和貸款等服務的小型或者微型金融機構視為社區銀行。而在我國,建設社區銀行的根本目的,是對現有銀行組織體係服務的盲區以及薄弱環節進行彌補,體現服務小客戶、支持弱小群體和弱勢產業發展的特征。

(3)資產規模小:社區銀行自身的資產規模相對較小,因此在我國多分布在農村或者城郊等經濟欠發達地區,而社區銀行最低資本金額市場準入門檻較低,其分支機構、員工數量以及業務範圍等指標都相對較小。

(4)經營範圍小:社區銀行建立的宗旨是為了服務社區,因此必須將吸收到的存款投入到本地,促進區域經濟的快速發展,不允許出現跨區域貸款的情況,與大型商業銀行有著較大的區別,而這也是構建社區銀行的根本目的。

二.社區銀行的發展路徑

社區銀行在區域經濟發展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也因此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一方麵,社區銀行可以改善中小企業的融資環境。社區銀行建立和發展所需的資金較少,便於民間資本的進入以及市場競爭的充分展開,打破了銀行業的壟斷局麵,其相對寬鬆的金融環境也可以促進社區銀行產品和服務的創新,為社區中小企業提供相應的服務,促進麵向中小企業金融體係和社會信用體係的建立和健全,消除企業融資的所有製障礙,有效改善中小企業的融資環境;另一方麵,社區銀行可以滿足社區金融服務的需求。在市場經濟背景下,區域經濟的分化整合日益顯著,不同的區域產業結構對於金融服務提出了新的要求,現行的銀行機構無法,滿足區域經濟發展差異化的要求,成立服務於區域經濟的社區銀行也就顯得非常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