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循環經濟與低碳經濟的區別。一方麵,循環經濟和低碳經濟產生的社會大背景不一樣。工業的不斷發展導致在上世紀中葉出現了一係列環境問題:生態破壞、環境汙染、資源緊缺等等。在這種背景下,人們開始在經濟活動中主動減少廢棄物的產生,避免不必要的汙染和破壞,並在此基礎之上進行進一步地再循環和再利用,充分保證資源利用的最大化。循環經濟的適用原則是3R原則,第一步是減少資源使用數量,第二步是資源再利用,第三步是循環經濟。這種經濟原則的提出本身是在反思現行的社會工業化模式。《自然資源和環境經濟學》中第一次提出“循環經濟”這個詞。循環經濟的做法是把“環境”要素由外向內引入,使它從製約經濟發展的要素轉變為促進經濟發展的動因。這種經濟模式的終極目標是進行再循環。21世紀初的世界“思想者論壇”會議中,有一種更新的循環經濟適用原則:5R原則。其包含這樣五個步驟:再思考、減少資源使用數量、資源再利用、資源再循環以及再修複。2009年的哥本哈根全球氣候變化會議後,世界進入到後危機時代與後哥本哈根時代,全球普遍采用一種可持續發展方式作為應對金融和氣候危機的手段,即低碳經濟發展模式。全球氣候變暖是由於人類的生產生活的活動造成的,這會阻礙人類進一步的生存與發展。
第二方麵,循環經濟和低碳經濟兩者的含義有所區別。“循環經濟”的出發點和覆蓋麵是整個國家經濟體係,它把環境要素變為促進經濟發展的動因,站在經濟製度和技術層麵,達到發展經濟、促進保護環境以及社會進一步發展的最終目的。循環經濟理論著眼於最大程度地利用能源、資源,並進行環境保護。特別強調在生產消費的過程中,“減少能源、材料的消耗量,降低排汙率,產品循環使用,廢棄物變廢為寶和無害化”,以最少的代價換取最大的經濟、社會和生態利益。這是一條嶄新的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經濟發展道路。人類社會的經濟活動應用生態學的原則和規律,實現循環利用物質、層級利用資源和高效利用信息。
二、大力推進循環經濟與低碳經濟的協調發展
由上述可見,循環經濟是低碳經濟實現的基礎和必由之路,低碳經濟是循環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兩者之間互相聯係又互相區別,同時又有互補的促進作用,因而需要兩者協調發展。兩者的相互聯係表現為,循環經濟為低碳經濟進一步發展提供了基礎,低碳經濟的發展又促進了循環經濟發展。前者為後者創造了合適的發展環境,後者在前者的基礎上擴大了發展的範圍,這是一種可行的經濟發展方式,因而兩者可以互補,還需要協調發展。我們踐行的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循環經濟發展模式,這為進一步發展低碳經濟打好了基礎。
參考文獻:
[1]張翠梅、姚連起.循環經濟與低碳經濟關係之辨析研究[J].北方經貿,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