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行為能力的培養? (2)(2 / 3)

一個人做事不管在任何時候都能做到有頭有尾,任何物品都歸攏好,那麼以後再做時,就能節省很大的時間、精力,而且免去了許多的麻煩與苦惱。有些人自己失敗以後常常想不出來其中的原因,其實,他麵前的那張寫字台已經把其中的原委老老實實地說出來了:桌麵上到處是亂紙和信封;抽屜裏塞滿了各種物品,亂七八糟;報架上報紙、文件、信紙、稿件和便條堆得混亂不堪、毫無頭緒。

看一個秘書是否勝任其本職工作,隻要注意一下他房間裏家具物品的陳設與整理狀況就可以判斷了。其實,大凡我們身邊的一切用具和擺設都是揭露我們日常習慣的最可靠的證人。大凡我們的行動、談吐、態度、舉止、眼睛、服飾、裝束……也無不在毫不客氣地揭露我們是什麼樣的人。而且,它們往往也把你自己還不明白的失敗原委給老老實實地說了出來,這些細節在客觀上揭露了你生活和工作的習慣。正如一句古話所說: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

良好的組織管理能力是一個成功者必備的素質,也是一個好的習慣。如果你掌握了這種能力,那麼在事業或生活中就都能信心百倍、高效地完成各項任務。成功的組織管理不但事半功倍,而且能夠使人心情舒暢地完成工作,從而更加熱愛自己的事業。而那時,成功就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了。

創造力——世界進步的原動力

創造活動是人類心理的高級活動過程。它是包括知、情、意在內的各種心理活動的最高水平上的綜合。在這種綜合基礎上產生出具有社會價值的創造性成果的能力稱其為創造力。創造不是簡單的重複勞動,不是模仿,而是探索未知的創新勞動。創造力是獨特地解決問題的最高級能力,是一個多維度、多層次的開放係統。而且創造力中的諸種因素之間是相互聯係、相互製約、相互作用的。具有高度創造力的人有許多共同的特點,影響創造力的因素也很多。

生理因素是創造力的自然條件。優秀的身體素質是創造力依存的物質基礎,而且許多研究表明,人的創造力有一個最佳年齡區。有人曾統計了從公元600年到1960年之間,1 243位科學家、發明家做出1 911項重大創造發明的年齡情況。分析表明,約50%的人在30歲左右即開始做出重大發明創造,有60%的發明是由40歲以前的人做出的。25~45歲是人的創造能力最旺盛、最容易獲得成果的時期,其中峰值在37歲左右。即使是諾貝爾獎獲得者的年齡也是呈現類似的統計規律:從1901~1979年間305位獲獎者中,30~45歲占總人數的627%,其中物理獎獲得者最佳年齡在25~35歲之間。而化學、生理、醫學獲獎者取得成果的最佳年齡約在30~40歲之間。

研究表明:創造的最佳年齡還是客觀存在的,中青年時期是科學創造的最佳年齡期。盡管創造的最佳年齡期是對人才群體的統計規律,但卻並不適用於每一個人,有的提前,有的落後,而且學科類別不同,創造的最佳年齡期也不一樣。但了解創造的最佳年齡期,對於我們來說有利於做好必要的準備,及時把握創造的最佳時機,合理運籌時間,及時抓住成功的時機。

特別提出的是,隨著知識的增長,繼承期和準備期加長,新的科技難度、精度有所提高。雖然良好的早期教育和先進的科研設備手段給予了適當的補充,當今創造的最佳年齡仍有緩慢的後移現象,後移速度大約為每百年35年。

創造的環境是影響創造的一切外部條件的總和。良好的環境尤其是興奮環境能促使素質得到不斷提高,能力不斷發展,其中家庭、學校和社會環境對人的影響最為重要。

家庭環境對個體的創造才能培養有著特殊意義。父母的職業、愛好、行為以及事業上的成就都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子女,尤其是教育方式、教養態度直接影響到子女人格的形成,同時,還影響著其開拓精神的培養和個性的發展。

學校教育的主要任務是把社會規範、價值觀及曆史積累下來的知識、技能傳授給學生。在傳授基礎科技文化知識的同時,亦需注重實踐性的環節,特別是創造性思維能力和獻身科學的精神。其中師生之間、師徒之間呈現出很強的關聯性,名師出高徒,高徒映名師。如湯姆孫一生培養了8個諾貝爾獎獲得者,玻爾培養了7個,楊振寧的導師費米也培養了6個。優秀導師中,英國科學家盧瑟福尤為突出,他的研究生和助手中先後竟有11人獲得諾貝爾獎,他領導的卡文迪許實驗室成了“科學天才的幼兒園”。良好的研究氣氛和導師的關鍵性指導使創造型人才脫穎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