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行為能力的培養? (1)(2 / 3)

隻要仔細觀察便不難發現,所謂的好演員,都很重視清晰的發音與正確的措詞。語言的目的,在於傳達概念。盡管如此,采用無法傳達概念的說法,和引不起別人的興趣的說話方式,是最愚蠢不過的事。

我們可以每天大聲地朗誦書本,並請他人傾聽。隻要換氣的方式、強調的方法、朗讀速度等一有不適當之處,就請他們指正。朗誦時嘴巴要張大,一個字一個字清楚地發音。要是速度太快,或有不認識的字,就馬上停止。即使單獨練習時,也要用自己的耳朵仔細聽。要是遇到較難發音的字詞時,就要反複練習,直到能夠發出完美的發音為止。

4將思想化作文章

選幾個社會性的問題,在腦中想好關於這些問題可能出現的讚成意見與反對意見,並假設爭論的情況,然後盡量把它寫成文章,這也是很好的提升自己語言表達水平的方法。

例如,我們可以選取一些社會熱點問題,在頭腦中組織成正反兩方代表進行辯論。然後試著將兩方觀點記錄並整理成一篇高水平的文章。

這不但可作為辯論的練習,而且和養成經常出口成章的習慣亦有關聯。

5投其所好

我曾說過,若想控製別人,最重要的是不要高估對方。而利用演說來取悅聽眾時,也不可對聽眾評價過高。

聽眾中隻有極少部分的人是具有判斷力的,其他的幾乎都和普通人沒什麼兩樣。因此,真心想聽字字有力、內容豐富演說的人是少之又少的,而其他的聽眾們,根本不問內容,隻要聽到順耳的演說,就滿足了。因此,演講時,沒必要過分緊張,應把注意力集中於演講的內容與技巧。時間久了,就自然而然控製了演講的局麵。

說起來,雄辯家不就像稱職的擦鞋匠一樣嗎?無論何者,隻要掌握住如何取悅對方——聽眾、顧客的訣竅,剩下的就隻是一些機械性的工作了。假如你想滿足聽眾,就必須利用能取悅他們的方法,使他們感到滿意。演說者無法改變觀眾的樣子,他隻是接受他們本來的樣子而已。

以上各條建議隻要身體力行,堅持鍛煉,相信你會有一個成功的飛躍!

書麵表達力——“堆砌”辭藻的藝術

人們愛用“妙語連篇”與“妙筆生花”分別形容出色的口才與書麵表達能力,其實,二者在本質上都是語言藝術的兩個方麵。可以說,出色的演說家同時也是一位優秀的作家,這與他們平時的全麵訓練是分不開的。比如,林肯是一位善於即時演說的人,但你不要忘了,他的大量精彩的演說,都是建立在辛勤的書麵準備的基礎之上的。比如,著名的《葛底斯堡演說辭》,林肯修改了不下數十遍,甚至正式演說的前一天晚上,還在親自改寫稿子。讀過《林肯選集》的人,都為他的書信與公文中表現出來的精美的文筆所折服。

書麵表達不同於口頭表達的最重要的一點是它的規範性、精確性與簡捷性。口語可隨個人的聲音、個性等采取靈活的形式,還可隨意地重複、補充,但書麵表達則因不同的文體有不同的格式,也正因為如此,書麵表達具有口頭表達無法具備的權威性。人們常說,“口說無憑,立字為證”,打官司、簽合同等均要書麵形式記敘。這些可是來不得馬虎的,常常是“一字之差,謬以千裏”。

解放戰爭前夕,雲南省的省政府主席手下關押著一批著名民主人士。特務頭子沈醉奉命帶了一批人去雲南。準備殺掉那些民主人士。龍雲當時正在秘密與共產黨聯係,進行談判,不願殺害這批民主人士。就拍電報請示蔣介石,老蔣當時口授了八個字:“情有可原,罪無可逃。”龍雲見了回電十分犯難,旁邊有人給他出了個主意,將電文改為“罪無可逃,情有可原。”沈醉一看,分明是不殺之意。後來沈醉回去跟老蔣彙報,老蔣當下大罵“娘希匹”,但電令已出,覆水難收,隻能懷疑當時自己腦袋發暈或是秘書記錯了。

現代社會的到來,對人的書麵表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說,各種各樣的求職簡曆、出國申請、情書往來、公文處理,都需要你用高超的表達技巧去應付。有時候,一封別出心裁的求職信甚至能夠決定你的命運。試想,一份文理不通、標點不符、字跡潦草的自薦材料怎麼可能給對方留下良好的印象?有人對大學畢業生走上社會以後的書麵表達能力、現狀作過一個調查,結果是,認為能力還可以的隻占123%,而有704%的人對大學生的書麵表達能力不滿意。這正好說明了滔滔不絕、巧舌如簧的背後,動筆能力的貧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