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情感天空浪漫溫情?(3 / 3)

二十歲到二十三歲,麵對更強大的孤獨和更複雜的人生,本著現實的宗旨結交一些新知就顯得同樣的重要。這是我們結識真正意義上的朋友的最後三個年頭。

培根認為真正的朋友具有三種人生意義:首先是“通心”,他說:“你可以服撒爾沙以通肝;服鋼以通脾;服硫磺以通肺;服海狸膠以通腦;然而除了一個真正的朋友之外沒有一樣藥劑可以通心的。”此所謂快樂說給朋友,歡樂從一份倍增為兩份;憂愁說給朋友,愁情由一份減半為二分之一留給自己。第二是告誡,即朋友從旁觀者的角度時常提醒我們真實的情況是什麼,以及我們怎樣做更好。第三就是亞裏士多德那句至理名言:“朋友者另一己身”,也就是朋友們行為上的互助。

二十四歲以前的朋友可以做到這些,堪稱永遠的朋友;可是,這之後的朋友則做不到,除非此後我們經曆了一段較為特別的遭遇,並在這段落魄時節裏得遇知音,就如恩尼烏斯所雲:“命運不濟時才能找到忠實的朋友。”否則,此後的朋友們就隻能是或者我們暫時有求於他們,或者他們認為我們身上有利可圖而結成的生存同盟。恐怕到了我們山窮水盡、渴望雪中送炭的時候,我們就會發覺他們和早年的知音不一樣,他們最多是在我們華麗的錦上添加一朵無足輕重的花。

以前,我們找到的都是與自己性格相近的朋友,因為和他們在一起易於交談,使人輕鬆。但是到了二十二歲,我們會隱約地覺得自己交友的範圍太窄了。我們嚐試著交一些和自己不太一樣的朋友。以便弄清楚自己以外是個什麼樣子。這些獨具特色的朋友們擴大了我們的視野,更加明確了我們自己的獨立性,而我們自己也通過這種新的嚐試變得更解人意和樂於合作了。

這種嚐試有利於日後為了事業而結成的功利性友誼的建設,也利於我們提早從心理上掃除模範文化的偏見和博弈論“有勝必有敗”的狹隘競爭觀。鬥爭需要藝術性、豐富性和談判雙方互益的合作性。許多人事業上的失敗和世界觀的狹隘主要是一直缺少和自己不一樣的朋友的緣故。

除了戀人之外,我們有了其他異性朋友;我們有了年齡或者比自己小或者比自己大的忘年之交,以打通時間的隔牆;我們有了更多的海外朋友,知道了外麵的世界很精彩。這時朋友們構成的總體已不僅僅是“另一己身”,它代表著社會和人性各個不同的斷麵。朋友越多,我們對於世界的理解就越全麵豐富,對信息的感知就越快速靈敏,生存能力也就越強,成功的指數也就越高。

愛情,真善美的境界

偉大的莎士比亞說過:“戀愛是盲目的。”同時他還說過:“戀愛產生偉大的錯覺。結婚就是戀愛的墳墓。”

戀愛是神聖的。戀愛中的男女們成長得都非常迅速。

古希臘哲學家普蘭頓說:

“在戀愛中的人都是詩人。”

正因為如此,戀愛的故事是任何一個時代的小說、電影、電視劇、話劇的主題。在戀愛中的男女們會盡全力來美化自己。他們不僅非常注重自己的衣著打扮,而且還要用自己所掌握的一切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感情。此時,他們的眼光更是溫情脈脈,正所謂眉目傳情。看到自己的戀人時,他們好像總是在微笑。這種時候,人的感情是非常純潔的。

在戀愛期間,每個人都有創造力。熱戀的人們會獲得巨大的力量,因而表現出更有魅力,更加迷人。如果結婚之後,仍然能有同樣的創造力的話,你的人生將是非常光輝燦爛的,前途將是無限光明的。

戀愛的成功與否,並不取決於對方的相貌。對此,莎士比亞做過這樣的論述:“吸引我的並不是女人的美貌,而是她們親切而溫柔的行為。”如果沒有溫柔和善的美德,女性的美貌也就失去其意義了。的確,人們對美貌有厭倦的時刻,但對溫柔和善的追求卻是無止境的。

愛情代表著真善美的崇高境界。愛情淨化了相愛的人的心靈,同時也為雙方帶來一種甜蜜的責任。許多人事業的成功常常是以愛情為推動力的。愛情的力量是偉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