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把握節奏與音色,話語更入人心
在日常交際中,如果一個人能把握好語言的節奏,而說話的聲音也很甜美,那就會增添她的女性氣質,從而使她的語言充滿了感染力,如此更能深入人心。說話其實是一門複雜的功課,說話也是需要“包裝”的,諸如說話的節奏、音色、音調等。同樣的話,從不同的人口中說出,效果可能大不一樣,因為她們說話時的節奏,聲音不同,所以說話時所表達的感情自然不一樣。
我們先來說說說話的節奏。語言是我們用來表達思想、交流感情、抒發胸臆的工具,同時,也是心理、感情和態度的自然流露。而在語言表達的過程中,其實暗藏玄機,究其根源,在於說話的節奏快慢將直接影響說話的效果。每個人都有自己相對固定的說話方式,而說話節奏卻不是相對固定的,往往快慢有致,這樣才能有效地傳情達意,又能令聽者感到悅耳動聽;如果節奏把握不當,缺乏快慢變化,始終保持一個速度,那就很難準確、恰當地表達出自己的想法,也會使聽者感到厭煩。
已到不惑之年的李太太平易近人,受人尊敬。她說話節奏總是不溫不火。
在一次聊天中,李太太向大家解釋了她為什麼說話較慢的原因,李太太說,她說話之所以比較慢,原因有三個:一是性格比較溫和;二是由於講話從來都是隨想隨說,這就需要思考充分,才能準確表達出自己的思想感情;三是她所說的每一句話都是帶著感情的,這樣慢的語速更能表達出自己的感情。坐在身邊的小王終於明白為什麼李太太總是那麼受歡迎了,那是因為她說話節奏總是讓人感到溫暖、平易近人。
當然,在日常交際中,更多的時候我們是根據表達思想感情的需要來確定說話節奏的快慢緩急。例如,在表達一般的內容時,我們說話節奏適中,既不太快,也不太慢;當表達興奮、激動、憤怒的思想感情時,我們說話的節奏會變得很快;當表達莊重、懷念或失望的思想感情時,我們會把節奏放得很慢,娓娓道來。
下麵,我們再來說說說話的音色。在日常生活中,每個人的音色都各有特點,有的聲音洪亮,有的聲音沙啞;有的聲音尖細,有的聲音粗重;有的聲音清脆如玉珠落盤,有的聲音卻薄如金屬之音。於是,通常我們不用眼睛看,隻要聽到對方的聲音就能判斷出這個人是誰,由此可見,一個人說話的聲音能夠有效地為其貼上標簽,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聞聲辯人”。同時,獨特的聲音還能夠感染他人,比如百靈的鳴叫能夠使人心曠神怡,嘹亮的軍號能夠使人精神抖擻。動人的音色對於女人來說極其重要,它將大大增加你的語言魅力。
鄧麗君的聲音有一種特別的氣質,那是一種若幹年後你再聽到仍然願意為此駐足街頭的聲音……事實上,鄧麗君雖然從小就表現出極佳的音樂天賦,但她的聲音並不是完美無缺的。她原本是一副小嗓門,聲音比較柔和單薄,這種先天因素並不容易改變。為此,她的音樂老師姚厚笙從頭對她進行細致的指導,由發聲方法到歌唱習慣,均悉心調教。
1984年,已經蜚聲全球的鄧麗君專程到英國向聲樂老師學習運氣、發聲和共鳴。事後她說:“我需要在每個階段的學習後停下來,解決一些本身存在的問題,挖掘一下沒有發揮出來的潛力。”在英國學習期間她很用功,每天會練習六七個小時。“我的老師讓我每天起床後,都要吊嗓子30分鍾。早晨還沒有開聲,練提氣練到最高處,發出的聲音是很難聽的。”有一回,當她吊完嗓子,酒店服務員給她送茶水時,在杯墊上寫了一行字:“我們英國人最討厭有人在早晨亂叫!”弄得鄧麗君一時哭笑不得。
在經過刻苦訓練之後,她的聲音中充滿了東方女性的神韻,溫柔不失堅強,美麗而且善良……她唱歌時幾乎聽不出有任何換氣的地方,她可以在沒有鼻音的狀況下唱出連續的高音,而且她的咬字也非常清晰,令人著迷。
有人曾經這樣說:“有一種聲音可以用一生傾聽,有一種溫柔可以環抱一個年代,那就是鄧麗君。”我們隻能說,她那獨特迷人的聲音影響了幾代人,直到現在,她的聲音還是經久不衰。由此可見,良好的語言表達需要具備獨特而有魅力的音色,這樣你所說的話、所唱的歌,才能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