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7章 習慣的反應:做一個值得讓別人稱讚的人(2)(2 / 3)

如果你發現某人對你說話的聲調和態度不大喜歡,你就應該避免使用這樣的聲調和態度,以免冒犯別人。

如果某人用一種發怒的聲音向你叫喊而使你感覺十分不快,你就要想到你用那種聲音對別人叫喊,也會使別人感到不快———即使他是你5歲的兒子,或者很親密的親戚。

如果一個人誤解了你的好意,你就該表明你的真心,以消除誤會。如果你喜歡受到稱讚,如果你喜歡人家記住你,如果你得悉某人在懷念你,你就覺得高興。你應該確信:如果你稱讚別人,或者寫一封短信,讓他們知道你在想念他們,他們一定是很高興的。

安慰傷心的人,是很難的。去喪宅、去醫院、去見慘遭解雇的朋友,去遇上飛來橫禍的同事家……,人人心情都非常沉重,真不知該說什麼好。

但是,人還是需要安慰的,流淚的日子,有貼心的人相伴,煩亂的心情就容易安定,比較能思考該何去何從。

所以,縱使“與喜樂的人同樂”比較簡單,還是要試著“與哀傷的人同哭”。患難見真情,人在悲傷中更需要安慰,所以,俱備安慰人的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麵對傷心的人,首先要有溫柔的心,即使自己是對方的上司,也絕不能擺出高傲姿態。如果是開車來,最好把車停在遠處,走上一段路,以表示對受苦心酸者的尊重。安慰者的服裝宜樸素,避免過度打扮。

安慰的話需出自真誠的愛心,若心中有愛,比千言萬語的虛偽話更能幫助人。安慰時,多想到對方的苦、對方的好,就容易以心頭激發出合宜的話。有些人的安慰是應付、是敷衍,反而增加了對方的痛苦。

具有建設性的安慰十分可貴,它的重點是:

(1)有前瞻性,多看未來。

(2)發展新觀點,以新的角度看事情。

(3)想出著力點,具體突破。

(4)創造新遠景,幫助對方看到更好的未來。

(5)協助對方製定改善步驟,並提供資源,鼓勵對方積極執行。

不管對方的困境是什麼,安慰者都可以協助想出可行的方法,然後在各種方法中找到自己特別能出力的部分,繼續幫助。隻要對方有了頭緒,總算走出痛苦,你就容易出些力量,持續關懷。

幾句智慧的話,一兩個傳神的比喻,貼心的問候卡和關懷信……都可以做安慰人的輔助工具。平日不妨先準備著這些話,萬一遇上相識的人有難,可派上用場。

“人生在世,必有苦難”,安慰者的工作雖沉重,但能給人安慰,是珍貴的。

87為別人提供有益的服務

心動為習慣的忠告八十七

為別人提供有益的服務,善意地對待別人,對自己一定會有幫助。相反地,處心積慮地傷害別人,自己也得不到內心的平靜。

狼從樹林裏衝出來,經過村莊。為了保全性命,它惶恐地奔跑,獵人和大群獵狗從後麵緊緊地追上來。

它本來想溜進隨便哪一家去躲藏,然而家家戶戶的門都關著。它看見一隻貓蹲在院子的籬笆上,就向貓哀求道:“親愛的,請你告訴我,這兒的農夫數誰最和善,誰肯搭救我,讓我躲避凶惡的敵人?你聽聽好可怕的號角聲,那狗叫聲,它們都是在追我呀!”

“如果我是你,我就去求斯傑潘,再也沒有比他更和善的人了。是的,斯傑潘一定會幫忙的!”

“是嗎?可是我們以前偷過他一隻羊。”

“那麼到傑米揚那兒去試試看。”

“我恐怕傑米揚也要跟我生氣,不久以前我們逮過他的山羊。”

“那麼,趕快到隔壁的特羅菲姆那兒去吧。”

“到特羅菲姆那兒去?不!我不敢去,咳,自從去年春天以來,他一直在逼我還他的小羊羔呢。”

“那真是糟了!你不妨到克裏姆那兒去碰碰運氣。”

“唉,我偷過克裏姆的牛,而且把牛吃掉了。”

“這樣看起來,我的朋友,沒有一家你不曾得罪過。”貓對顫抖著的狼說道:“可不嗎?你在這兒大概是不會得到保護的了!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你做了惡事,就得收惡果!”

四千年來,人類把一條黃金法則當成行為的準則。這項法則是:種什麼因,收什麼果。你如何對待別人,你種的是善因或惡因,最後都會報應到你自己的身上。

你可以欺負別人,但是根據黃金法則,最後你自己會嚐到惡果。這項法則不僅適用於人與人之間的善惡因果,你所有的思想,最後也會回到你自己的身上。

為別人提供有益的服務,善意地對待別人,對自己一定會有幫助。相反地,處心積慮地傷害別人,自己也得不到內心的平靜。

你就像一塊磁鐵,吸引思想相近、誌同道合的人,排斥其他不同類的人。如果你想要結交仁慈、慷慨、成功的人,自己必須先成為這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