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不語亂力怪神,孔聖人無所不知,為什麼不談論‘亂力怪神’呢?因為這些事,統統是道聽途說,根本沒法調查,所以孔子他不給弟子講,這就是‘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
張尋接著長篇大論:“調查完了,還要分析。我再教給你們一個非常重要的經驗,來接著記:經濟基礎決定思想境界。”這句話原本是“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張尋怕唐朝人難以理解什麼叫上層建築,給改成了思想境界。
“又記?”契必阿大小聲發著牢騷,他上一句還沒抄完呢。參軍施驚墨則聞之欣喜,翹首期待張尋如何詳解。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一個人不管有什麼樣的想法,都是由他本身的境遇決定的,最主要的就是由他的經濟狀況決定的。就像古書上說的,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我們的士兵為什麼會做出這些違反軍紀的事?從根本上說,就是窮!搶奪百姓財物是因為窮,損毀百姓物品不賠償是因為窮。調戲良人是因為窮得說不起媳婦。就連殺了人的靳洪,不也是因為心疼送出去的聘禮,才不肯忍讓,鬧出人命的嗎?歸根結底都是窮得。
所以要想從根兒上解決我軍的軍紀問題,一是要諸位努力,發展壯大我軍,改善士卒的生活條件。二是我決定,要分田到戶!”
史謙麵露喜色,說:“團練使可是要決定屯田?”
“沒錯!但我們不是像曹操那樣搞軍屯。我們是民屯!雖然耕種的依然是軍士,但屯田的所有權永遠歸我們耕種的軍士所有!可以傳給子孫!”
眾將聞言,一片歡喜。顯然大家都認為這是好事。農耕社會,沒有人不重視田產,能夠擁有一片屬於自己的田地,耕讀傳家,是所有中國古人的人生理想。
“至於如何屯田,在哪屯田,每人分多少田,這些具體的事,史縣令你去研究個方案出來,盡快報給我。”
“下官領命!”史謙頗為得意,團練使竟然將這麼重要的任務交給了他,說明了對他的信任。
“諸位先別急著高興,這事還沒完。整肅軍紀,並不是分了田了就沒問題了。你們要思考,為什麼同樣都窮,有的人犯了軍紀,有的人卻沒有犯呢?”
“是啊!”黑齒暖男一拍腦袋,好像剛想明白。
“所以說軍紀的問題,既是經濟的問題,也是思想的問題。分田地容易,改造思想很難。但我們身為這些年輕人的長官,用我們那的話說,我們也是監護人。我們有責任教導、教育這些人。
根據施參軍的調查統計,軍中主要存在這些負麵情緒,一是不知為何而戰,沒想過為什麼要當兵,缺乏目標,沒有理想,因此就會產生混日子的想法,對自己的行為沒有約束。二是從小缺乏德育教育,父母早逝或不管不顧,並不知道自己的所作所為是不對的,是缺德的,看別人做,自己就學了。三是對軍隊沒有歸屬感,相反由於處處被長官約束,還會產生對抗的心理。四是覺得整日呆在軍中,無聊無趣,生活乏味,想要出去找樂子。
此外還有一些個別的想法,我就不一一贅述。這些小情緒,如果我們采用嚴刑峻法,能不能壓製住?我認為完全沒問題。但是我不想那麼做。我不想走捷徑,我想做更多的努力,來改變他們。我不想隻得到一隻紀律嚴明的軍隊,我想打造一支新型的軍隊,我給這種軍隊取了一個名字——教導型軍隊。我大概想了一個方案,有以下幾種措施,有沒有效我也不知道,我隻是想試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