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漲潮 第18章 一諾千金的好漢子(2 / 3)

“此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之道。比伏兵擊之,損失還要大,所以說是下法。”

張尋終於聽懂了!他順著韓三的思路說:“列堂堂之陣,是‘以實示敵’,我們有多少人馬,裝備訓練水平如何,敵人一看便知。敵人見我竟敢列陣迎戰,軍容齊整,若對方主將是小心謹慎的人,就會對我方加倍重視,慎重迎戰。若對方主將是魯莽自大的,就會惱我小看他,反而會大舉進攻,到時就是硬碰硬,拚消耗。這兩種結果都不是我們願意看到的。所以這是最差的一種選擇。”

韓老漢點點頭。張尋接著說:“以伏兵擊敵,是‘以半虛半實示敵’,敵人起初並不知道我方虛實,但一旦我們的伏兵出手,攻擊敵人的同時,我方的實力也就暴露了。這時若是遇到庸才還好。如果不幸遇到高手,對方反戈一擊,也會給我們造成一定損失。但畢竟占了偷襲的先手,損失會相對小一些。所以這是中間的一種選擇。”

韓老漢微笑點頭。張尋又說:“而堅守城寨,則是‘以虛示敵’,故意擺出一副無力反抗,被敵人大軍嚇破膽的樣子,閉門不出。示敵以弱,縱敵之驕,讓敵人對我們的實力做出誤判,認為我們不堪一擊,這時我們再出奇兵,就如神兵天降,定能以最小的代價將敵人一舉擊潰!”

韓三聽完,撫掌大笑,說:“兵法千言萬言,無非隻說了四個字,就是‘示敵以虛’。總都頭能有如此領悟,實乃當世名將!”

示敵以虛,就是永遠不要讓對方摸清你的底牌,永遠不要讓敵人猜中你下一步的行動。並且主動采取行動,誤導敵人,讓敵人對我方實力、意圖產生完全錯誤的判斷!“空城計”讓司馬懿以為城中有兵;“明修棧道”讓項羽以為劉邦不會從陳倉發起攻擊;“假道伐虢”讓虞國國君以為晉軍的目標不是自己……

兵者,詭道也!古人誠不欺我!張尋感歎。

向城鄉兵指揮使姚世虎率領四百軍士浩浩蕩蕩,沿著官道一路向西。這四百人全是步兵。雖然向城縣也有一百馬軍,但姚啟之認為收拾一座大山裏的民寨,犯不上調用馬軍。

走了約有十幾裏路,忽然發現前方走來一人,還趕著一頭黃牛。這人路遇大軍,竟也不閃避,反倒徑直而來。姚世虎覺得古怪,命哨探將人帶來問話。

趕牛的壯漢正是褚良。麵對姚世虎的問話,褚良回憶張尋是如何說的,複述道:“小的是裴家寨人,我們寨主聽說諸位軍爺遠道而來,路途辛苦,特意派小的趕頭牛來,為諸位添道下酒菜!”

姚世虎一聽,心裏咯噔一聲。怎麼自己前腳才出城,那六十裏外的裴家寨勞軍的牛都趕來了?計算腳程,這出兵的消息至少也是兩天前走漏的吧!兩天前自己的兵還沒收攏齊,想一想毛骨悚然!

姚世虎沒了主意,找縣丞史謙商量。史謙聽過“弦高犒師”的故事,當時就判斷對方是在模仿“弦高犒師”。

春秋時期,秦國企圖偷襲鄭國,軍隊已經出發,路上遇到了鄭國商人弦高。這弦高是個愛國商人,當即就把原本打算趕到城裏去賣的牛羊送給了秦軍,並冒充鄭國的使者,說自己是鄭國國君派來給秦軍犒師的。秦軍見鄭國已然有備,偷襲已無意義,於是退兵。

史謙雖然知道這個典故,但卻想不明白,對方使出這樣老掉牙的計謀,目的何在?弦高當年讓秦軍取消了偷襲的計劃,裴家寨的計謀也是如此嗎?

不對,這樣的計謀太簡單了,也太小看他這個向城縣丞了。我們此行又不是偷襲,是光明正大的討伐裴家寨,你送頭牛來就想把我們嚇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