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定植定植時間一般在9月上旬至10月上中旬。若定植過早,易幹擾花芽分化而影響產量,或因氣溫高,成活率低,使單位麵積植株減少,導致減產;定植過晚,地溫下降,影響草莓根係發育,同樣會減產。苗木要選擇4片葉以上,根莖直徑0.6厘米以上的無病毒苗木。栽植密度采取寬、窄行(雙行)栽植,通常在做好的壟上栽雙行,行距為35~40厘米,穴距25~30厘米。栽植深度以“深不埋心,淺不露根”為宜。栽植時先順壟覆地膜壓嚴四周,再在壟上按栽植密度破膜刨穴,將苗木舒展根係,培細土,使秧苗新基部與床麵平齊。亦可先栽植後覆地膜。

5、扣棚適時扣棚保溫是早熟草莓栽培技術中的關鍵。上棚過早會影響草莓腋花芽分化(一定低溫有利於花芽分化),導致減產;上棚過晚,又導致草莓休眠,植株矮化,發育不良,使栽培失敗。北方各省一般在11~12月開始保溫。保溫采用3~4層透明膜,即地膜、連體小拱棚和大棚內、外層。也可不用內層而外覆草簾。棚北側可采用玉米秸等設置風障。棚外層應采用聚氯乙烯無滴膜。

6、控製適宜溫、濕度草莓果實發育的適宜溫度為15~18℃,要在冬季和早春達到這一理想溫度,必須在大棚內套中棚再加小棚並鋪地膜,力爭棚內白天溫度達到25~28℃,夜間5℃以上,最低溫度0℃以上。如出現32℃以上高溫時要及時通風降溫。土壤濕度以保持70%~80%為宜,過大過小均會影響草莓根係活力和果實正常的生長發育。具體參照數值:現蕾前,白天25~30℃,晚上15℃,相對濕度80%;現蕾至開花期間,白天22~28℃,晚上10℃,相對濕度70%;開花後,白天20~25℃,晚上5℃,相對濕度70%;結果後,白天15~25℃,晚上3~8℃,相對濕度80%。

7、肥水管理大棚草莓結果期長,為防止脫葉早衰,要重施基肥,中後期多次噴肥,以滿足其營養要求。在施肥品種上要掌握適氮增磷、鉀,一般每667米2基施優質農家肥4000公斤,配施複合肥50公斤。追肥采取“少量多次”的原則,從上棚至現蕾,可10天左右施一次肥、澆一次水;開花前1周左右,要停止澆水;開花後,可15天左右施一次肥,澆一次水。另外,中後期結合噴藥,葉噴多元微肥或883豐產靈、植寶素等有機營養液,以促進中後期果實的良好發育,提高果重及含糖量,使果味更鮮美,商品價值更高。

8、花果管理①應用赤黴素。扣棚加溫後,植株長出1~2片幼葉時噴(10~20)×10-6赤黴素,每株噴5毫升藥液,間隔1周,按長勢強弱可酌情噴2~3次,促進生長發育。②放蜂促進授粉。若在棚內放養1~2箱蜜蜂可提高坐果率;授粉期間棚內白天溫度保持在20~25℃。③疏蕾。適度疏蕾,可促使單果重增加,果實產量提高,果個大小均勻,成熟期提早。④摘葉。應適時適量地摘除老葉,及時摘除殘葉和病葉,並將其帶出園外銷毀或深埋,從而可降低養分消耗,改善通風透光條件,提高光合效率,促進花芽分化,減少病蟲害發生,有利於草莓植株生長發育。⑤墊果。草莓墊果最好采用地膜覆蓋,結合土壤管理,一舉多得。沒有地膜,也可在現蕾後鋪上切碎的稻草或麥秸墊果。墊果材料在果實采收後應及時撤除,以利於中耕施肥等田間管理。⑥除匍匐莖。在果實發育期發生的匍匍莖,應及時摘除。人工摘除匍匐莖費工,可試用多效唑、青鮮素或矮壯素等,來抑製匍匐莖的發生。高級次花序易出現雌雄性不稔,開花後疏除一定的高級次果,不僅可降低畸形果率,也有利於集中養分供應低級次果發育,使果個增大,提高整齊度。

9、防治病蟲大棚草莓病蟲害要以農業防治為主,藥劑防治為輔,即通過采用脫毒壯苗、高壟栽植、地膜覆蓋、水旱輪作及避免幹旱、高溫等措施預防病果、爛果的發生。田間發現病株爛葉和果實要及時清除,集中銷毀,嚴防擴展蔓延。藥劑防治要注意開花前後不用藥,以免影響授粉,使畸形果增多。采果期要盡量少用藥,必須用藥時應選擇殘毒低的藥劑,並且噴藥後2~3天內應停止采果,防止果實殘毒影響人體健康。

10、適時采收大棚草莓果實以鮮食為主,必須在70%以上果麵呈現紅色時方可采收,冬季和早春溫度低,要在8~9成熟時采收;早春過後溫度逐漸回升,采收期可適當提前。采摘應在上午8~10時或下午4~6時進行,不摘露水果和曬熱果,以免腐爛變質。

果樹初冬要抓好五項措施

果樹在采果後至越冬前這段時間,需要加強管理。根據多年的生產實踐冬前抓好六項管理是至關重要的。具體管理內容如下:

葉麵施肥:果樹采果後到落葉前,每隔半月葉麵噴施一次0.5%—0.6%尿素,還可噴0.2%—0.4%的磷酸二氫鉀或0.3%—0.5%磷酸銨,以提高葉麵光合能力。

秋施基肥:一般在采果後到10月下旬。方法是先圍繞樹根挖一個環狀溝,然後將肥料施入溝內再覆土。一般每株果樹施圈肥100—250公斤,並混入1.5—2公斤過磷酸鈣和0.5—0.79公斤的速效氮肥即可。

整枝摘心:果樹采果後至冬剪前適當整枝摘心。主要內容是,對後期徒長枝適當剪除一些或進行摘心,以控製枝條旺長,促進木質化;耕翻園地秋季果園雜草從生,土壤透氣性差。因此,采果後及時中耕防草,並進行深翻。樹冠以內要淺翻,以防傷根;樹冠以外擴穴深翻,深度一般40—50厘米,增強土壤透氣性,有利於保水保肥和根係吸收水肥能力。

秋季修剪:果樹落葉後,及時將病蟲枝、枯枝、密生枝,無法利用的徒長枝等剪除,既減少冬剪量又為明年果樹生長打下基礎。

清除病源:果樹落葉後,將其落葉、殘果、雜草和病枝等帶出果園燒毀或深埋,以消滅越冬的菌、蟲源。發現有蟲道的果樹,可用棉球吸取50%的敵敵畏乳油10—20倍液,塞入坑道內,然後用泥土堵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