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5章 蘇格拉底的兩道考題(1 / 1)

文/陳旭

堅持是對一個人意誌和品德的考驗,選擇是對一個人洞察力的檢驗,選擇離不開判斷與比較,離不開對自己的定位。

蘇格拉底是古希臘的大哲學家,他曾經給他的學生出過兩道考題。第一道考題是這樣的:

一天,他對學生們說:“今天咱們隻學一件最簡單也是最難做的事,即把你的手臂盡量往前甩,再盡量往後甩。”然後自己示範了一遍,“從現在開始,每天甩臂300下,大家能做到嗎?”

學生們可能感到這個問題可笑,這麼簡單的事怎麼能做不到呢?都齊刷刷地回答:“能!”

過了一個月,蘇格拉底問道:“每天甩臂300下,哪些同學堅持了?”有90%以上的學生驕傲地舉起了手。

兩個月後,當他再次提到這個問題時,堅持下來的學生隻有80%。

一年後,蘇格拉底再次問道:“請你們告訴我,最簡單的甩臂運動,還有哪些同學堅持每天做?”這時候隻有一個學生舉起了手。這個學生叫柏拉圖,他後來成為了古希臘的另一位大哲學家。

還有一個故事講道,蘇格拉底曾經給他的學生們又出了一道難題,讓他們每個人沿著一壟麥田向前走去,不能回頭,摘到一束麥穗,看能不能摘到最大最好的。

對蘇格拉底的這道考題,答案不外乎兩種:一種是學生們根據自己平時的經驗,先在自己的心裏定下一個大體的標準,走上一段特別是在走過一半或三分之二的路程後,遇見差不多的便摘下來。也許這就是最好的,也許後麵還有比這更好的,但不能好高騖遠。另一種答案是一直往前走,總覺得前麵會有更好的麥穗。這時要麼放棄選擇,寧缺毋濫;要麼委屈自己,湊合著摘一束,而心裏卻是萬分懊悔。

蘇氏的兩道考題,第一道啟發人們,成功在於堅持,堅持是最容易做到的事,隻要願意,人人都能做到。

堅持又是最難的事,因為真正能做到的,終究是少數人,柏拉圖堅持做到了,他後來就能成為古希臘的另一位大哲學家。也許正因為柏拉圖做到了這一點,他給後人留下一句名言:“耐心是一切聰明才智的基礎。”這應當說是經驗之談,也是肺腑之言。

蘇氏的第二道考題則告訴我們,在追求目標時要把握好選擇度。我們在自己的奮鬥和追求過程中,應為自己定好坐標,通盤審視,當遇到適宜自己發展的情況時就要當機立斷,莫要遲疑,選擇出屬於自己的那束“麥穗”。千萬不要左挑右挑,挑花了眼,挑走了神,結果事與願違,高不成低不就。

凡事講起道理來好說,真正辦起來總有一定的距離。“堅持”和“選擇”,看起來是兩碼事,實際上又有著協調統一的一麵。堅持是對一個人意誌和品德的考驗,選擇是對一個人洞察力的檢驗,選擇離不開判斷與比較,離不開對自己的定位;隻有誌向明確,深思熟慮,選擇才可能正確,才有可能達到最佳效果。一個人隻要對自己和社會負責,謹慎定位,並能堅持不懈、持之以恒,要成就大業,就不會怎麼難。

法國著名學者巴斯德說:“告訴你使我達到目標的秘密吧,我唯一的力量就是我的堅持精神。”學習是一個日積月累、循序漸進的過程,要把知識係統、全麵地掌握好,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堅持不懈地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