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不斷進取、永不停息,把事業做大做強(2)(2 / 3)

從80元到9個億,姚林敬無疑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之所以有如此的輝煌成就,是和他選對了經營的保齡設備這個利潤空間很大的行業密不可分的。

將大目標分解成若幹小目標,並逐步完成小目標

許多人會因目標過於遠大,或理想太過崇高而不得不放棄。而聰明的人則善於分解目標,他們將大目標分解成若幹小目標,並逐步完成每個小目標,而大目標也總有一天能實現。

1984年,在東京國際馬拉鬆邀請賽中,名不見經傳的日本選手山田本一出人意外地奪得了世界冠軍。當記者問他憑什麼取得如此驚人的成績時,他說了這麼一句話:憑智慧戰勝對手。

當時許多人都認為這個偶然跑到前麵的矮個子選手是在故弄玄虛。馬拉鬆賽是體力和耐力的運動,隻要身體素質好又有耐性就有望奪冠,爆發力和速度都還在其次,說用智慧取勝確實有點勉強。

兩年後,意大利國際馬拉鬆邀請賽在意大利北部城市米蘭舉行,山田本一代表日本參加比賽。這一次,他又獲得了世界冠軍。記者又請他談談經驗。

山田本一性情木訥,不善言談,回答的仍是上次那句話:用智慧戰勝對手。這回記者在報紙上沒再挖苦他,但對他所謂的智慧迷惑不解。

10年後,這個謎終於被解開了,山田本一在他的自傳中是這麼說的:

“每次比賽之前,我都要乘車把比賽的線路仔細地看一遍,並把沿途比較醒目的標誌畫下來,比如第一個標誌是銀行;第二個標誌是一棵大樹;第三個標誌是一座紅房子……這樣一直畫到賽程的終點。比賽開始後,我就以百米的速度奮力地向第一個目標衝去,等到達第一個目標後,我又以同樣的速度向第二個目標衝去。40多公裏的賽程,就被我分解成這麼幾個小目標輕鬆地跑完了。起初,我並不懂這樣的道理,我把我的目標定在40多公裏外終點線上的那麵旗幟上,結果我跑到十幾公裏時就疲憊不堪了,我被前麵那段遙遠的路程給嚇倒了。”

分段實現大目標真可謂是經驗之談,這一思想甚至適應於所有的“行業”。

報紙上曾經報道過一位擁有100萬美元的富翁,原來卻是一位乞丐。我們心中難免產生懷疑:依靠人們一分一毛施舍的人,為何會擁有如此巨額的存款?當然,這些存款並非憑空得來,而是由一點點小額存款累聚而成。一分到十元,到千元,到萬元,到百萬,就這麼積聚而成。若想靠乞討很快存滿100萬美元,那幾乎是不可能的。

曾經有一位63歲的老人,經過長途跋涉,克服了重重困難,從紐約市步行到了佛羅裏達州的邁阿密市。在那兒,有位記者采訪了她。記者想知道,這路途中的艱難是否曾經嚇倒過她?她是如何鼓起勇氣,徒步旅行的?

老人答道:“走一步路是不需要勇氣的,我所做的就是這樣。我先走了一步,接著再走一步,然後再一步,我就到了這裏。”

不要半途而廢,尤其是在快要成功的時候

沒有人能一步登天,失敗隻是暫時的。不要因為暫時的失敗而半途而廢,尤其是在快要成功的時候,隻要再堅持一下,就會擁抱成功。

一位燙衣工人住在拖車房屋中,周薪隻60元。他的妻子上夜班,不過即使夫妻倆都工作,賺到的也隻能勉強糊口。他們的嬰兒耳朵發炎,他們隻好連電話也拆掉,省下錢去買抗生素治病。

這位工人希望成為作家,夜間和周末都不停地寫作,打字機的劈啪聲不絕於耳。他的餘錢全部用來付郵費,寄原稿給出版商和經紀人。

他的作品全給退回了。退稿信很簡短,非常公式化,他甚至不敢確定出版商和經紀人究竟有沒有真的看過他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