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不斷進取、永不停息,把事業做大做強(1)(3 / 3)

擁有華爾道夫旅館是希爾頓多年來的夢想,他把它看成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旅館。那些優雅的大房間,曾經住過許多皇族。當別人打電話過來找“國王”,華爾道夫的電話接線生必須問“請問哪一個國王”。但是這家旅館卻破產了。他1942年購買華爾道夫股票時,每股才值4.25美分,糟糕到如此境地。但希爾頓真正要買華爾道夫是1949年的事。

然而,希爾頓的理事會的那些理事,不能分享他的狂熱,紛紛表示反對。身為希爾頓旅館公司的董事長,沒有理事的同意,他也不能以公司的名義買下。

希爾頓沒有因此退卻,因為他知道擁有這樣一家旅館,將會為他帶來多大的價值和地位。他想:“我可以像幾十年前在德克薩斯州西斯柯那樣做,我可以自己買下來,把我的看法推銷給那些能夠有我這種想法的人。”

因此,希爾頓開始以過去的那種熟悉的老方式著手去作,他打電話給在華爾街那些擁有華爾道夫股票的人群中的老大,要以12元一股買下249042股——這是控製股的數目。那人接受了希爾頓的價格。而希爾頓要買下華爾道夫,還差300萬美元。

希爾頓便去找別人籌錢,他對他們說:“你想投下25萬美元,跟我一起買下華爾道夫嗎?我不想讓給你,實在沒有辦法的話也可能要讓給你。”

那些人都說:“好的。”

正在籌錢的時候,希爾頓的理事們說:“你這樣做是不應該的。既然你已做到這種地步了,這個旅館必須屬於希爾頓旅館公司才行。”

於是,公司便籌出餘下的錢,了卻了希爾頓的心願。

1954年,67歲的希爾頓又以巨額資金買下了史達勒連鎖旅館,他又完成了當時曆史上最大的一筆房地產交易。

從希爾頓的成功史中不難看出,他一直沒有停止過前行的腳步,正是他這種不斷進取、永不停息的精神,使得他在晚年時,完成了一生中最重要的成就——在他62歲時買到了華爾道夫旅館,在他67歲的時候又買下了史達勒連鎖旅館,並建立了全球性的連鎖旅館。如今,在世界許多大城市,都可以見到希爾頓飯店的大招牌。

做利潤薄的生意,但要做到多銷

不要瞧不起幾毛錢甚至幾分錢的利潤,如果能做到薄利多銷,那將是一筆很可觀的利潤。所以,如果受到某些可觀條件的限製時,不妨從利潤薄的生意做起,但要做到多銷。

兩角錢能做些什麼?就是因為小小的兩角錢,使一個賣梳篦的青年劉九生踏上了白手起家的創業之路。劉九生奇特的創業經曆為他贏得了不少的榮譽:“湖南省五四青年獎章”、“全國創業之星”、“梳業大王”……

1968年9月,劉九生出生在湖南省衡陽市衡陽縣欄壟鄉這個“木梳之鄉”。每當農閑做完梳子後,同村中其他人一樣,劉九生挑著梳篦到離家五裏地的欄壟鎮上去賣。在閑聊中,劉九生得知做這種轉手生意一把梳篦能賺上兩角錢。細心的劉九生一想,如果真能賺兩角錢一把,一卡車就能賺上幾千元。為此,他前往衡陽市探聽行情,證實了購梳者所說,劉九生盤算一番,決定出來經營這種生意。劉九生首先遇到的是資金問題,家中也沒什麼積蓄。在父親的幫助下,終於賒來了一批梳篦,加上傾囊而出購進的一批梳篦,剛好湊齊了一車。劉九生雇車前往衡陽市,順利脫手。回到家中,迅速將貨款返還鄉鄰,再一算賬,這次竟然掙了近千元。這筆“巨款”給了劉九生極大的信心。

1989年底,劉九生收購了一批梳篦到邵陽市去賣,車抵邵陽,令他意想不到的是,經銷商在查驗梳篦時,發現其中的一些梳篦質量不行,拒購這些梳篦。送貨回來,劉九生一算,此趟不僅未賺錢,還倒虧了2000元,這倒引發了劉九生的思索:做這種轉手生意看似風險小,但實際上風險大,因為產量和質量都掌握在別人手中,有時經銷商催貨,價高時,農民忙於耕作,根本不生產,貨收不到;質量更不用說,有的手藝好,做工好;有的手藝差,做工差。劉九生意識到:隻有自己辦廠,改變傳統的手工製作,才能保證產品的產量與質量。於是他走親訪友,磨破嘴皮,終於籌來3萬多元。拿著這筆錢,劉九生購進一批機械設備,在欄壟鎮租下了一個廢棄的小學,1990年6月,他創辦了“欄壟梳篦廠”。第一年,欄壟梳篦廠產銷兩旺,劉九生順利將債還掉。一身輕的劉九生開始走出小農思想,企業贏利後,不是小富即安,而是用來擴大再生產,企業規模得到了不斷擴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