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劍客攜手合作十年之久,惺惺相惜,情深誼厚。“新鴻基”在他們的領導之下,取得了輝煌的業績:從1965年到1972年,新鴻基企業經手出售的樓宇,總價值多達5.65億港元。
“不責人所不及,不強人所不能,不苦人所不好。”這是自古以來為人處世的至理名言。要想成就事業,不能單憑匹夫之勇。俗話說,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三股合成的繩子不易折斷。這些道理雖然質樸簡單,但並不是所有人都能付諸實踐。與人合作,必須要有寬大的胸懷,要有高尚的人品。小肚雞腸,計較蠅頭小利者,無論如何努力,也不可能得到真正的知己和幫手。
為了使下屬與自己精誠合作,李兆基總是讓幾名手下注股於一些十拿九穩的房地產業,讓他們能賺到比薪金多幾倍的利潤。
李兆基拿出某地產項目的15%,讓身邊的5位親信夥計入股,其中有一位沒那麼多錢,隻好把股份放棄了2%。李兆基知道了這件事,問明原委後對他說:“我有機會賺一萬,就希望你們賺一百。這樣吧,我把我名下2%的股份讓給你,股本暫時算你欠我的,將來賺到錢,你再還給我吧。”
於是大家都賺到了錢。付出一點錢,贏得一團和氣。
還有一次,李兆基身邊一位任事多年的下屬炒股失敗,血本無歸,被證券經紀人逼得欲哭無淚。李兆基知道這件事,不等對方開口,馬上叫來會計,囑咐說:“替他平倉吧。”
當時李兆基的恒基集團也欠下銀行很多債務,會計忍不住問:“在這個時候幫他嗎?”
李光基說:“就是這個時候,我不幫他,還有誰會幫他?”
事後,那位下屬感激涕零,做起工作來更加勤奮賣力了。
一位傳記作家寫道:“和氣生財,是李兆基成就霸業的秘訣之一。”
李兆基不僅對多年的下屬和同伴多方照顧,連生意上的夥伴也是一樣。他的哲學是:對長期合作夥伴,一定要彼此皆大歡喜。
借助別人的實力,成就自己的事業
有錢的人不一定會做生意,有技術的人也不一定會經商。因此,聯合富人和專家,借助他們的資金和技術,是一條成就自己事業的捷徑。
要成就一番轟轟烈烈的大事業,自己不一定非得具有雄厚的資金,或者有過硬的本領,關鍵是要有靈活機智的頭腦,能夠想出好創意、好點子、好計劃。這樣的人,會將有錢人的資金和技術人員的技術聯合起來,使各方得益,並從中發展自己的事業。
韓國人尚學錄,曾經在日本的名古屋留學,這個人學曆並不高,家庭條件也不好,但是,他有一個突出優點,那就是具有很強的企劃能力。
畢業後,尚學錄留在日本,在一家小工廠做業務員。有一天,他所在的工廠接到從西德寄來的商品目錄,其中有-種新開發的羊毛紡織機器。尚學錄對於新機械非常敏感,並且比別人內行,直覺告訴他這是一個良機。
尚學錄立即展開了行動,他先詳細地調查了日本的羊毛紡織工廠。通過調查,他了解到使用這種新機器,可以使生產成本至少降低三分之二,而且還可以使生產效率成倍增長。尚學錄為這一發現興奮不已,但是,他並沒有向日本人推銷這種新機器,而是帶著這項新產品的目錄和經營紡織工廠的新構想,去拜訪在日本定居的韓裔富翁林伯熊先生。
林先生本來對紡織業一竅不通,但看過尚學錄的企劃、聽了他詳細而嚴密的分析之後,開始心動了,也認為這是一個很不錯的辦法。於是,他立刻決定開辦一家紡織工廠,從西德進口四部這樣的機器,並請尚學錄擔任總經理。就這樣,尚學錄從一個默默無聞的業務員,搖身一變成為了大工廠的管理者,踏上了輝煌絢麗的成功之道。
在這個例子中,尚學錄就是那種既沒有技術又沒有資金的人,但是他有聰明的頭腦,有善於將資金和技術結合起來的企劃能力。當他接到西德的商品目錄後,立刻知道自己可以利用這些技術幹出一番事業。接下來就是資金的問題,他通過勸說,讓富翁林伯熊動了心。至此,尚學錄結合富人共同創業的夢想,也拉開了序幕。
當然,要做到這一點,最關鍵的是要有靈活頭腦和科學嚴謹的思路,不僅要有創意,並且還要保證這個創意是合理的、能夠經得起考驗的。此外,還要有外交能力和勸說能力,要知道,富翁是不會主動把資金送上門的。
有了以上的基礎,找到有利的機會,然後瞄準有錢人的資金和專家的技術,利用他們的實力,便可發展你的事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