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靠積極的心態,實現自己的夢想(3)(1 / 3)

1973年,埃及、敘利亞和以色列的戰爭爆發。戰爭開始時,以色列罕隊處於守勢,損失了大量飛機、坦克,還有數千人傷亡。索羅斯的目光盯著報紙上的文字和照片,腦子卻在高速運轉:以色列吃敗仗的主要原因是軍事裝備落後,而他們軍事裝備是美國提供的,這就是說,美國的軍事裝備已經落後,將會更新換代。這樣一來,美國軍事工業會有大發展。

索羅斯密切關注軍工業的發展,又專程去華盛頓與國防部的官員接觸,他還找軍工企業的承包商一起喝咖啡。一大圈走下來,索羅斯心裏有底了:自己的判斷是正確的。這時,索羅斯又獲得重要信息,一些公司已得到大量訂貨合同,最近幾年利潤不會差。

於是,索羅斯馬上行動。從1974年年中開始,他大量購買軍事工業股票,其中包括“諾斯羅普公司”、“聯合飛機公司”和“格拉曼公司”等股票,他還購買了傳聞中即將倒閉的“洛克洛德公司”股票。

1975年,索羅斯買了許多電子類股票。在他看來,在戰爭中以色列空軍輸得很慘,主要原因是其電子對抗設備已經落伍。而在現代戰爭中,武器裝備的性能靠技術水平,具體地說主要取決於電子技術水平。可以預測,電子設備公司將得到大的發展。

果然,軍工類和電子類企業空前發展,其股票上漲,為眾多的投資者所追捧,索羅斯又大大地賺了一把。

眾多成功人士的經曆告訴我們:要想成功地攝取到大量的財富,承擔風險必不可少,但碰運氣式的冒險,絕對不可行。

有時憑直覺行事,也能取得成功

直覺是人的一種天性,可以說,在很多時候,直覺都是正確的。如果我們能把直覺這一天性利用好,就會發現成功並不像我們想象的那麼遙遠。

世界著名的音樂指揮家小澤征爾,有一次去歐洲參加指揮家前3名決賽。當他指揮一支世界一流的樂隊演奏具有國際水平的樂章時,突然發現樂曲中有錯誤,而在場的作曲家和評判委員會權威人士卻不承認。他考慮再三,堅信自己的直覺判斷是正確的。

於是,他大吼一聲:“不!一定是樂譜錯了!”他的喊聲一落,評判台上那些高傲的評判們立即站了起來,向他報以熱烈的掌聲,祝賀他大賽奪魁。原來,這是評委們精心設計的圈套,以試探指揮家們在發現錯誤而權威人士又不承認的情況下,是否能夠堅信自己的判斷。前兩名選手也覺察到樂譜有錯誤但不敢做出判斷,因而與金獎失之交臂。

人如果能夠在關鍵時刻憑直覺判斷,並能夠堅持自己的判斷,會取得令人意想不到的收獲。直覺判斷是在做決定的一刹那,敦促人們在兩種或多種辦法之中擇一而行的心理。直覺容易消失,如果錯過了,就會錯失良機。這要求我們在資料、信息、論據不是很充足,而又來不及更多地搜集、分析的情況下,及時做出判斷。

法國傑出的雕刻家羅丹,在他的《回想錄》裏,描述了自己創作《流浪的猶太人》的經過:“有一天我一直在工作,到傍晚時正寫完一章。猛然間我發現紙上畫了這麼一個猶太人。我自己也不知道它是怎樣畫成的,或者為什麼要去畫他。”無疑,羅丹是在直覺的驅使下,完成了《流浪的猶太人》的。

愛因斯坦在理論上和行動上都重視直覺。他認為,邏輯思維方法並非萬能。在邏輯方法不起作用的地方,或許直覺會發生有效作用,所以直覺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他說:“沒有什麼合乎邏輯的方法能導致這些基本定律的發現,有的隻是直覺的方法,輔之以對現象背後的規律有一種愛好。”在愛因斯坦看來,直覺也可以成為理由——當缺乏實驗證據和邏輯理由的時候。當他同別人爭辯不休的時候,他往往會說:“我相信直覺。”或許正是靠著這種“直覺行事”的方式,愛因斯坦才獲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就。

當我們對某一問題久思而不得其解時,當我們在人生路途上迷失了方向時,不妨緩和一下情緒,或許恰好會有直覺——瞬間的頓悟出現。

憑直覺行事,需要消除對自己的顧慮和擔憂。正如海考·恩斯特所講的那樣,對直覺行動阻礙之大,不亞於過於努力工作或厭惡改變成規的心理。小澤征爾在關鍵時刻如果動搖自己的判斷,怕自己犯錯,那麼肯定與桂冠無緣。事實上,無論在哪個領域,許多值得一試的新構想都在“這不會成功,以前沒有人這麼做”的觀念下,胎死腹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