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找到自己的優點,確定屬於自己的位置(1)(1 / 3)

在這個世界上,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都有自己獨特的天賦。不要抱怨自己沒有,隻能說明你沒有找到而已。找到自己的優點和天賦,確定屬於自己的位置,出人頭地是遲早的事。

找到自己的天賦所在,並發揮自己的天賦

所謂的“天賦”,是指上天賦予我們的才能,這種才能是與生俱來的,而且還是與眾不同的,每個人都有各自的天賦,即使是智商很低的人也有自己的天賦。找到自己的天賦所在,並發揮自己的天賦,是許多成功人士成功的秘訣。

美國著名作家馬克·吐溫曾經經商,第一次他從事打字機的投資,因受人欺騙,賠進去19萬美元;第二次辦出版公司,因為是外行,不懂經營,又賠了10萬美元。兩次共賠將近30萬美元,不僅把自己多年心血換來的稿費賠個精光,而且還欠了一屁股債。馬克·吐溫的妻子奧莉姬深知丈夫沒有經商的才能,卻有文學上的天賦,便幫助他鼓起勇氣,振作精神,重新走創作之路。很快,馬克·吐溫擺脫了失敗的痛苦,在文學創作上取得了輝煌的成就。

奧托·瓦拉赫是1910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他的成才過程極富傳奇色彩。在開始讀中學時,父母為他選擇的是一條文學之路。不料,一個學期下來,老師為他寫下了這樣的評語:“瓦拉赫很用功,但過分拘泥,這樣的人即使有著完美的品德,也決不可能在文學上有所成就。”父母隻好尊重兒子的意見,讓他改學油畫,可瓦拉赫既不善於構圖,又不會潤色,對藝術的理解力也不強,成績在班上倒數第一。老師的評語更是令人難以接受:“你在繪畫藝術上是不可造就之才。”麵對如此“笨拙”的同學,大部分老師認為他成才無望。隻有化學老師認為他做事一絲不苟,具備做好化學實驗應有的品質,建議他試學化學。於是,瓦拉赫智慧的火花一下子被點燃了,在同學當中,這位在文學和繪畫藝術上的不可造就之才,竟然成為公認的在化學方麵“前程遠大的高材生”。

一個人竭盡全力去做一件事而沒有成功,並不意味著他做任何事情都無法成功。因為他可能選擇了不合天性的工作,這就注定難以出人頭地。洛威爾說:“做我們的天賦所不擅長的事情往往是徒勞無益的,在人類曆史上因為做自己所不擅長的事情而導致理想破滅、一事無成的例子舉不勝舉。”除非你所有的才能都得到充分地發揮,你才會發現自己真正擅長的是什麼。隻有你的天賦與個性完全和手頭的工作相協調,你才會幹得得心應手;除非你愛自己的工作達到廢寢忘食的地步,否則,你肯定還沒有找到自己真正的興趣所在。

朱德庸是台灣著名漫畫家,25歲就紅透寶島,《雙響炮》、《澀女郎》、《醋溜族》等作品在台灣經久不衰,他的作品在內地也非常暢銷。但令人想不到的是,小時候的朱德庸卻是一個“差生”。

朱德庸天生對圖形很敏感,但對文字類的東西接受起來卻很困難。在十幾年的學生時期,他一直認為自己非常笨。讀中學的時候,朱德庸完全沒有辦法接受刻板的“填鴨式”教育方式,他像個皮球一樣被許多學校踢來踢去,就連最差的學校也不願意招收他。

開始他也像老師們一樣認為自己非常笨。十幾歲以後才明白,自己不是笨,是有學習障礙。他發現自己天生對文字反應遲鈍,但對圖形很敏感。

談到求學時的痛苦經曆,朱德庸說:“我的求學過程非常悲慘!學習障礙、自閉、自卑,隻有畫畫使我快樂。”畫畫是惟一能讓朱德庸感到鬆弛的事情。他說:“外麵的世界我沒法待下去,惟一的辦法就是回到自己的世界,因為這個世界裏有我的快樂。在學校裏受了老師的打擊,我敢怒不敢言,但一回到家我就畫他,狠狠地畫,讓他死得非常慘,然後自己心情就會變好了。”

他的父母為此傷透了腦筋,也吃了很多苦頭,他們動不動就被老師叫到學校去,聽老師訓話,還時常要帶著小德庸到各個學校去看人家的臉色,求人家收留這個學生。幸運的是,朱德庸的父母從不給他施加壓力,一直任他自由發展。他的爸爸會經常裁好白紙,整整齊齊訂起來,給他做畫本。

朱德庸後來回憶說:“如果我的父母也像學校老師一樣逼我學習,那我肯定要死……每個人都有天賦,但是有些人的天賦被他們的家長或者被社會的習慣意識遮蓋了,進而就喪失了。”在這一點上朱德庸很感謝自己的父親,在他小時候非常想畫畫又總拿著筆畫個不停的時候,他的父親沒有阻止他,相反支持了他。

關於天賦,朱德庸有兩段非常精彩的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