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第生意場上陌生人也能成為熟人(6)(1 / 2)

二、“流行語”為你添姿著色

借助健康的富於生命力的“流行語”,使你更瀟灑地做人,使你更順利地辦事。

“流行語”就是那些在一定時間、一定範圍裏高頻率地運用於人們口頭交際的鮮活新潮的詞句。它和著時代的脈搏,折射著生活的靈光,為人們的日常言談增添著魅力與色彩。

流行語並不一定是一個國家或民族的共同語、規範語,它有較強的地域特征。例如香港人把談戀愛剛結婚者稱為“拍拖”;廣東人逢人稱“阿哥”;南京人說事情好到極點為“蓋帽了”;北京人談吃喝用“開”:“走,哥兒們開他兩杯!”有些流行語在傳播中擴大了範圍,如北京人把閑談聊天叫“侃”,現在其他不少地方也用開了“沒事我們一道侃去!”

陌生人也能成為熟人

在人際交往中,當你與別人談話時,必須始終能意識到雙方同時兼有說話者和聽話者的雙重角色,意識到言語交往的雙向性。換言之,要意識到自己的責任不僅是把自己的思想表達清楚,還應考慮怎樣談才能使對方產生興趣,易於理解,並根據對方的各種反饋信息來調整自己的講話內容和方式。為此,要注意以下四個方麵的問題:

一是選擇話題。

與熟人交談,自然可以開門見山地直接引出各種話題,但與人初次相識,或參加一次社交活動,則應認真考慮如何選擇話題。初次見麵,難免要作一番自我介紹。從某種意義上說,自我介紹是進行社會交往的一把鑰匙。這把鑰匙如運用得好,可使你在社交活動中百事如意;反之,就可能給你帶來種種困難。那麼,怎樣作自我介紹才能獲得交際的成功呢?一般說來,自我介紹要講究適度。有人喜歡先作一番自我貶低式的介紹,以示謙虛和恭敬,其實這是大可不必的。在通常情況下,對方或許是覺得你是老生常談,言不由衷;或許可能真的認為你不屑一談,那就弄巧成拙了。當然,也要避免一開始就炫耀自己博學多才,顯得鋒芒畢露,令人生畏;或使人覺得你誇誇其談,華而不實。隻有實事求是,恰如其分地介紹自己,才能給人以誠懇坦率、可以一談的印象。

在自我介紹之後,就要選擇話題了。為了能使話題成為初步交談的媒介、深入細談的基礎和縱情暢談的開端,話題應達到的標準是:至少有一方熟悉,能談;大家感興趣,愛談;有展開討論的餘地,好談。

二是講究對話。

社交性談話,既不同於個人的自說自話,也不同於當眾演講,而是交往雙方構成的聽與講相配合的對話。對話的本質並非在於你一句我一句地輪流說話,而在於相互間的呼應。真正成功的對話,應該是相互應答的過程:自己的每一句話都應是對方上一句話的繼續,對對方的每句話都應作出反應,並能在自己的說話中適當引用和重複。這樣,彼此間心理上就真正溝通了。

為了能成功地進行對話,應避免以下九種不正確的對話方式:

1、打斷別人的談話或搶接別人的話頭,擾亂別人的思路;

2、忽略了使用解釋與概括的方法,使對方一時難以領會你的意圖;

3、由於自己注意力的分散,迫使別人再次重複談過的話題;

4、像傾瀉炮彈似的連續發問,使人窮於應付;對他人的提問漫不經心,言談空洞,不著邊際;

5、隨便解釋某種現象,妄下斷語,借以表現自己是內行;

6、避實就虛,含而不露,讓人迷惑不解;

7、不適當地強調某些與主題風馬牛不相及的細枝末節,使人厭煩;

8、當別人對某個話題興趣盎然時,你卻感到不耐煩,強行把話題轉移到自己感興趣的方麵去;

9、將正確的觀點、中肯的勸告佯稱為錯誤的,使對方懷疑你話中有戲弄之意。

三是轉移話題。

在兩種情況下需要轉換話題:

一種情況是自己對談論的話題已失去興趣,而對方卻談興正濃,彼此難以談到一塊。此時,不必硬著頭皮去聽,而應當通過提出一個富有啟發性的問題,或接過對方的某一句話,自然地扯到另一個雙方都感興趣的問題上。這樣,對方的自尊和談興都未受到損害,甚至還沒有意識到呢!

另一種情況是,自覺、敏感地觀察對方的反應,知趣地感受對方的暗示和約束自己的談興。例如,當對方表現出厭倦神色時,就該“適可而止了。”

四是注意“小事”。

在交談中,倘若能注意以下“小事”,當能產生增進人際關係的效果。這些“小事”是指:

1、讓先。讓別人先說,一方麵可以表現你的謙虛,另一方麵可以借此機會來觀察對方,給自己一個測度的時間和從容考慮的餘地。